
李彦宏用了AI九连招

自今年春节期间DeepSeek“掀翻”全球AI大模型牌桌后,百度创始人李彦宏也带领百度发起了一场全方位的冲锋。
2025年4月25日,百度在武汉举办的Create 2025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李彦宏一口气发布了9大AI产品和技术,从基础大模型到应用层创新,从算力基础设施到开发者生态全面覆盖,展现了百度在AI领域全栈布局的战略决心。
资本市场给予积极反应,截至今日午间,百度集团-SW(09888.HK)股价涨超5%。
其中,此次新发布的文心大模型4.5 Turbo和深度思考模型文心大模型X1 Turbo,主打三大特性:多模态、强推理、低成本。据了解,文心大模型4.5 Turbo,每百万token的输入价格仅为0.8元,输出价格3.2元,相比文心4.5,价格下降80%,仅为DeepSeek-V3的40%;文心大模型X1 Turbo,输入价格为每百万token 1元,输出价格4元,相比文心X1,性能提升的同时价格再降50%,仅为DeepSeek-R1的25%。
今年来,阿里巴巴加速通义千问与电商场景融合,推出“通义全家桶”企业解决方案;字节跳动将豆包大模型深度嵌入内容生态,今日头条、抖音全面接入AI生成功能;腾讯混元大模型聚焦社交与游戏场景,微信内测“智能对话助理”;华为盘古大模型则强化政企市场优势,联合多地政府搭建AI算力平台。各厂商不约而同采取“模型降价+场景深耕”的组合拳,留给百度的只有全栈出击,“血战到底”这一条路。
目前,AI产业的竞争格局还远未定型,李彦宏通过Create 2025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的“AI九连招”,向业界宣告了他的决心和实力。从模型性能到应用创新,从算力基础设施到开发者生态,百度的全面进攻开始了。
大模型和AI应用全面出击
本次大会,李彦宏演讲的主题是“模型的世界,应用的天下”。这揭示了百度AI战略的核心逻辑——既要打造强大的基础模型,又要推动这些模型在各种场景中的广泛应用。
2025年,百度在这一逻辑下展开了全面进击,其大模型和AI产品发布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密集度和多样性。
“高说服力数字人的声形超拟真、内容更专业、互动更灵活,实现了数字人超越真人的体验,在电商直播、游戏、消费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空间。”李彦宏在Create 2025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表示。
百度的高说服力数字人能做到更逼真、表现力超越真人,主要得益于“剧本生成”能力。高说服力数字人是由一个内容丰富的多模态剧本来驱动,数字人的表情、语气和手势都会基于脚本内容实时调整,情绪转折和动作切换顺畅。数字人主播还能随时停下,回答观众问题。
以往,一个真实的直播间,除了主播,还有助播、场控、运营等角色打配合。但在数字人直播间里,有一个AI大脑可以根据直播间的实时热度及转化情况,灵活调度助播、运营、场控等多个角色。
此外,为让更多人都能低门槛地快速拥有专属数字人,百度慧播星平台推出了“一键克隆”功能,只需录制一条最短2分钟的直播视频,传到平台上做基础训练,就可以反复使用这个数字人进行直播,真正做到人人可做直播。
代码智能体是百度重点布局的另一关键领域。早在Create 2024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李彦宏就表示,AI正在掀起一场创造力革命,未来开发应用就像拍个短视频一样简单,人人都是开发者,人人都是创造者。
而代码智能体是最近半年AI应用进展最快、最火的赛道,并成为各大AI大厂角逐的关键领域,比如阿里巴巴依托通义千问大模型,推出了多个智能体产品,如OmniSearch和魔塔智能体平台;腾讯基于混元大模型推出了“腾讯元器”智能体开发平台,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智能体创建工具;字节跳动则推出Coze智能体开发平台,并通过其AI应用商店“扣子”为开发者提供变现渠道。
此次百度无代码编程工具“秒哒”的升级,体现了百度“让每个人都能开发AI应用”的战略意图。通过“无代码编程+多智能体协作+多工具调用”的技术组合,秒哒已经从支持果农的自动算账应用到了苏绣AI博物馆等多样化场景,将传统开发周期从1周缩短至几分钟。
这种低门槛开发工具的出现,可能会彻底改变软件产业的格局,正如李彦宏预测的:“全球有近3000万名程序员,有80亿人,当技术的门槛逐渐消失,每个人都可以具备程序员的能力。”
多智能体协作应用“心响”的发布,则展现了百度在热门AI应用赛道的“咖位”。这款产品基于先进的大模型技术和多智能体协作能力,能够自动解析需求、分拆任务、调度资源并交付结果,支持从创建日程到预定餐厅等复杂任务。
在芯片层,百度自研的昆仑芯已经迭代至第三代产品P800,采用100%自研的XPU架构。3万卡集群的成功点亮,证明了百度在超大规模AI计算集群建设上的成熟能力。
在框架层,百度的飞桨(PaddlePaddle)深度学习平台,构成了其AI生态的另一个关键支柱。截至2024年11月,飞桨开发者数量已达1808万,服务了43万家企业,创建了101万个模型。飞桨的繁荣生态,为百度大模型的训练优化和应用落地提供了坚实基础,也培养了大量熟悉百度技术栈的开发者。
模型层无疑是当前AI竞争最激烈的战场。百度通过文心大模型系列的持续迭代,保持了技术竞争力。文心大模型4.5 Turbo和X1 Turbo的发布,展现了百度在多模态和深度思考两个关键方向上的进展。
根据百度披露的数据,超六成的央国企和大量民营企业正在联合百度智能云进行AI创新。这种广泛的产业应用,形成了宝贵的数据反馈闭环,持续优化模型性能。正如李彦宏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强调的:“基础模型只有在大规模解决现实问题时,才具备真实价值。”
在应用层,百度的多元化布局,则是其AI战略最具可见性的部分。从百度搜索的AI重构到百度文库的智能创作,从慧播星数字人到萝卜快跑无人驾驶,百度的AI技术正在全面渗透其产品矩阵。
截至2025年1月,百度文库AI功能月活跃用户突破9700万人,AI日活跃用户年同比增长230%;百度文库付费用户超4000万人,位居全球第二、中国第一。这些庞大的用户基础和应用场景,为百度AI技术提供了真实世界的测试场和持续迭代的动力源。
此外,百度的开放战略在2025年也迈出了关键步伐。一方面,文心大模型4.5系列宣布将于6月30日起正式开源;另一方面,文心一言于4月1日起全面免费。
正如互联网时代开源软件和免费服务催生了繁荣的应用生态一样,百度正试图通过降低技术门槛,激发AI应用创新的“长尾效应”。李彦宏对此有清晰认知:“到2025年,大模型度过了初步发展阶段,进入AI应用爆发阶段,开源有助于技术更快传播,提高采用率,为AI应用创新带来更多机会。”
长期战争
AI产业的竞争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短跑,从搜索时代就开始布局AI的百度,依然面临一场长期战争。
纵观整个AI行业,一方面,DeepSeek等新锐势力的崛起打破了原有的竞争格局;另一方面,阿里、字节等老对手在AI战略上呈现出惊人的趋同性——大模型“往死里卷”、应用层“To B和To C全都要”、云计算“不惜价格战”。
近十年来,百度累计研发投入超过1800亿元,多年来研发投入占收入比例保持在20%以上。这种“压强式、马拉松式”的投入,在芯片、框架、模型、应用四层架构中也陆续结出了果实。正如李彦宏在百度25周年全员信中强调的:“25年来,我们始终走在技术的最前沿,始终相信技术创新才是百度的核心竞争力。”
资本市场对百度的重新评估也已经开始。“木头姐”Cathie Wood旗下ARKQ ETF在2025年3月至4月间多次加仓百度股票;摩根大通、交银等机构纷纷上调百度目标价。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这些市场信号表明,投资者正在认识到百度AI战略的长期价值。特别是在智能云和无人驾驶两个领域,百度的领先优势正在转化为财务回报和估值提升。
当然,百度面临的挑战同样不容忽视。一方面,大模型技术的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文心大模型虽然性能优异,但面对DeepSeek、通义千问等竞争对手的紧追不舍,保持领先地位需要持续的技术突破。
另一方面,AI应用的商业化路径仍在探索中,如何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是百度乃至整个行业需要解答的命题。
李彦宏带领百度在AI领域的全面进击,本质上是一场关于技术创新价值的坚定捍卫。在这场没有终点的长跑中,百度拥有的不仅是四层架构的技术栈和丰富的产品矩阵,更宝贵的是对AI技术信仰的坚持和对生态建设的耐心。当行业喧嚣退去,资本热度降温,真正能够持续创造价值的,或许正是将战略定力与执行韧性相结合的长期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