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击许连捷追思会:千人冒雨送别闽商“大哥”

4月23日清晨,晋江下起了中雨,远处的山上起了雾,这场雨直到许连捷追思会开始前半小时才停。
许连捷逝世后的第七天——他的追思仪式,在福建晋江安海镇后林村淑惠中心幼儿园举行。在一位恒安公司员工看来,选在这所幼儿园举办追思会,有不一样的意义——幼儿园是许连捷以他母亲的名字命名并捐赠的。
7点左右,前来吊唁的人群络绎不绝。追思仪式于早上8:30正式开始,仪式会场坐满了人,空地都站满了。上述恒安公司员工告诉《中国企业家》,前来会场吊唁的超过1000人,这还不包括许连捷老家后林村及附近的村民、亲戚们。
2021年,许连捷正式退休——辞任了恒安国际总裁,交棒给长子许清流。许连捷卸任了社会职务,但唯独保留了晋江市慈善总会会长一职。
多位闽商企业家,如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世忠、劲霸男装董事长兼总裁洪忠信、盼盼食品集团董事长蔡金垵等都来到会场参加了追思会,送他们心目中的“大哥”最后一程。
丁世忠在追思会上说,“连捷先生于我,是前辈、是兄长,他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多年来,他一直帮助和影响企业家的成长和发展,无论是股份制改革,还是企业上市、管理创新,他都毫无保留地把经验分享给大家,帮助很多企业少走了很多弯路。”
即使身家百亿,许连捷一生简朴节约。2017年,一张许连捷出差在机场吃泡面的照片在网上流传。接近许的恒安人士告诉记者,以前他陪许出差,只要没有宴请场合,许连捷最喜欢去吃的就是一碗面,“经济实惠,吃得又舒服”。许连捷出差坐高铁二等座是很正常的事,一等座对他来说就很舒服了。“他一直有个理念,对自己来讲,并不是越高档的东西越好,而是适合自己的就好。”
这一点从募资额上可见一斑。龚子猛称,在许连捷的牵头和带领下,晋江市慈善总会的募资规模从最初的近8000万元,现在已达50亿元。
如今,闽商企业家的“大哥”,走了。但他爱拼敢赢、乐善好施的精神,还会持续影响一代代的企业家。
“闽商”大哥
上述恒安公司员工告诉记者,丁世忠私下里称许连捷为“dua ei ”(闽南语,音译,即“老大哥”或“带头人”的意思)。
在丁世忠看来,许连捷的离世,不仅使商界痛失了一位传奇人物,也使泉州晋江企业家失去了一位好榜样。他在会场追忆:“他的商业理论、变革意识,对企业界有着深刻影响,也鼓励了一批又一批的闽商。”
多位接近许连捷人士告诉《中国企业家》,在闽商群体中,许连捷起着引领性作用,是“灵魂人物”,也被很多闽商企业家视作“大哥”。
很多闽商企业家都得到过许连捷的帮助。在外界看来,总能先人一步的许连捷,为当地企业家群体留下了许多宝贵经验。这也是为什么,许被很多人称为闽商的“灵魂人物”。
前述恒安员工向记者分享了一个故事。2002年左右,许连捷第一次推动恒安进行管理变革时,当时恒安花重金请了国外顶尖管理咨询机构。那时,许连捷便会请安踏、特步、七匹狼等晋江企业老板一起来学习。“花了这些钱,不光对恒安有益,也对晋江的当地企业起到一些启蒙作用。”那时,咨询机构的人常常工作日在恒安,周末便被晋江其他企业请过去培训。
与此同时,其创立的恒安集团,不仅是福建晋江的第一家上市公司,也是福建省内较早登陆资本市场的企业之一。恒安的上市,带动了晋江当地多家企业接连上市,掀起了晋江企业的上市潮。
1990年,事业刚起步的许连捷,便以父亲许书典的名义在老家后林村设立了老人基金会,捐给当地老年人协会,为全村60岁及以上的老人每月发放养老补贴。从最初每月几十元,到现在每月给老人发550元。
许清流记得,父亲常说,“淋过雨的人要为别人撑伞。”
少时,许连捷由于家境贫困,得到过村里不少人的帮助。当时,许连捷三兄弟由于没有自己的房子,只能睡在村里的祠堂,就睡在地板上。也因此,“从他有能力开始,就全心帮助有困难的人。”许清流说。
这些年,除了做商业之外,许连捷始终积极投身公益事业。
在许连捷父亲许书典举行八十大寿时,许连捷捐了“8个9”——9999.9999万元。家里的每个儿子、家族里的侄子结婚,许连捷也都会向晋江市慈善总会捐赠6666.66万元。捐赠多用于国内的教育、光彩事业等。
许连捷认为,“(做慈善)不是说你捐多少钱,而是一种心态的改变——我有钱了,看到有困难的人,就主动来帮助。这也给人带来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发自内心的喜悦。钱不在多,一块钱,就是一份心力。有心比有钱更有力量,也更能影响人。”
许连捷生前最后两次公开露面,全都是为了公益慈善事业:一次是2024年12月18日,作为会长,参加晋江市慈善总会第五次理事会第三次会议;一次是2025年1月20日,参加晋江市育婴院春节慰问活动。
2024年全年,因为身体原因,许连捷都在国外养病。但在年底举行的每年一度慈善总会理事会时,即使身体抱恙,许连捷仍旧专程赶回来。现任晋江市慈善总会秘书长黄嘉平告诉《中国企业家》,这让他印象深刻,“他(许连捷)16号到,参加18号的会议,连时差都没倒。”
一位曾接受过许连捷资助的学生前来参加追思会,送别许连捷。从高一开始,许连捷资助了他6年,直到他工作。“工作后,基本每天都会在微信上问候,他(许连捷)也会叫我来家里看望他,或者我也会主动来家里看望他。”他告诉记者,许连捷之于他,亦师亦友,“工作后,他跟我说要戒骄戒躁,就像家里的长辈一样。”
从许连捷身上,他觉得最大的收获是,“家境不能决定你什么,决定你的是,当你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你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