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今年五一,比“反向旅游”更火的趋势出现了

访客 2025-04-29 19:14:03 74951
今年五一,比“反向旅游”更火的趋势出现了摘要: 五一假期在即,又到了旅游旺季。一边,是#五一旅游景点搜索量暴涨#、#00后年轻人猛搜五一旅游#等话题热议不断,大家纷纷研究如何“请四休十”,寻找“冷门旅游目的地”;另一边,是“到处...

五一假期在即,又到了旅游旺季。

一边,是#五一旅游景点搜索量暴涨#、#00后年轻人猛搜五一旅游#等话题热议不断,大家纷纷研究如何“请四休十”,寻找“冷门旅游目的地”;另一边,是“到处都是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五一哪都不去”的吐槽。

究竟有多少人准备五一去旅游?大家又选择了怎样的旅游方式?

《DT商业观察》和《第一财经》联合发起了一份旅游调研,收集并分析了1243份问卷结果,发布《2025年轻人旅游趋势报告》。

下面是我们的发现。

今年五一,比“反向旅游”更火的趋势出现了

今年五一,43.1%受访者有旅游计划

调研中,只有43.1%的受访者今年五一有旅游出行计划,虽然看着不多,但这个比例已经比“报复性旅游”的2023年(32.4%)还要高。

同程、携程、飞猪等OTA平台发布的数据也显示,今年五一出行的人真的很多。

4月15日,同程旅行根据现有数据预测:2025年五一假期的旅行热度或将达到2023年以来“五一假期”的峰值。

4月17日,携程研究院发布的《五一旅游出行预测报告》显示:五一期间整体境内酒店搜索热度与去年同期持平并在持续升温,目前国内机票预订量较去年显著上涨。

此外,还有很多外国人涌入中国旅游,今年五一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173%。

今年五一,比“反向旅游”更火的趋势出现了

对比疫情结束后的“报复性出游”高峰年2023年,我们发现,抛开五一假期,大家今年整体计划旅行的次数变多了。

《DT商业观察》在2023年五一前的旅游调研结果显示,过去最多人计划旅行1-2次(42.6%),而今年最多人计划旅行3-4次(39.5%),打算旅行5-6次、甚至7次及以上的人群比例,都有提升。

五一热门目的地TOP10,北京排第一

调研中,最多人五一想去北京、上海旅游,其次是重庆、成都、武汉等社媒热度较高的城市。

计划去北京、上海的受访者,大多是奔着城市风光、知名地标或为了项目而去,比如去天安门看升旗仪式、参观故宫,或是看看东方明珠、到上海迪士尼游玩,感受都市魅力。

而计划到重庆、成都、武汉、长沙旅游的受访者们,大多是为了当地的特色美食、夜景等,有两位受访者提到想去重庆尝尝最近很火的“荣昌卤鹅”。

也有一些相对小众的目的地进入了出行清单。有人计划在五一前往仙本那(位于马来西亚沙巴州),考潜水证。生活在石家庄的 @安之 则表示,五一出行想要“带着老党员家长和宝宝去看看中国雄安”。

今年五一,比“反向旅游”更火的趋势出现了

在做出行计划的同时,大家心目中也有了“出行搭子”的人选。

整体来看,大家最倾向于和家人、朋友一起出去玩,但男女各自最想一起旅游的人选排名,不太一样。

女性选择家人、朋友的比例更高,分别都比男性的选择比例高出了10个百分点左右。

男性则把“恋人”排在了第一位(43.3%),略高于家人(42.7%)。

今年五一,比“反向旅游”更火的趋势出现了

倾向于和宠物出行的比例虽然不高,但在调研中,已经有人开始为宠物“定制旅行”。

在北京生活的85后女生 @芥末 五一准备去山西旅游,原因是参加了“狗狗团,带狗狗去玩”。

2025年最热门旅游方式:“拼好假”

可能是在近两年的“人挤人”旅游旺季中有过深刻体验,现在,在时间和空间上“错开人流”,是人们最想要尝试的旅游方式。

在调研中,选择“拼好假旅游”的比例最高,达到54.2%,其次是“反向旅游,去冷门目的地”,也有超4成人向往。

有博主在小红书分享了“请4休11”的拼好假方式(请假5月6日-5月9日,最终获得5月1日-5月11日共11天假期),教大家将假期的时长翻倍,甚至还附上了消除“请假羞耻症”、给出请假话术的Tips,鼓励“勇敢的牛马”先享受假期。

反向旅游的人开始把触角伸到了更“偏门”的地方。

在小红书上,一条点赞超1.2万的“冷门旅游地”推荐笔记中,出现了海拔4300米的“隐世村落”四川莫斯卡村、未被开发的火山岩群岛福建四礵列岛等。前者有藏民与土拨鼠和谐共生的奇特景象,后者有大海和断崖的海岛风光,引发不少向往。

今年五一,比“反向旅游”更火的趋势出现了

近郊度假、躺平式旅游也是大家比较喜欢的旅游方式。相比之下,“特种兵式旅游”逐渐成为过去时,甚至选择“中转式旅游”的占比都超过了它。

整体来看,大家不想在旅游中太累,或者为了打卡而打卡,吃吃美食、看看自然风光是大家最想在旅游中做的事。

今年五一,比“反向旅游”更火的趋势出现了

不过,在“拼好假”和“反向旅游”之外,不同年龄段人群对于旅游方式和旅游项目的偏好出现了明显差异。

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喜欢什么样的旅游?

00后为兴趣发电,求一个玩得尽兴

最喜欢兴趣旅游的,当属00后。

他们愿意为了演唱会、漫展、徒步、滑雪等兴趣爱好,专门奔向一座城市,相比其他年龄段,00后也更偏好去热门影视剧取景地打卡、逛游乐场、参加文娱活动,比如逛漫展、参加音乐节、演唱会等。

现居浙江杭州的00后 @小秋,就拥有很多印象深刻的旅行经历,其中之一是“因为追星跑巡演,混熟了首尔,也敢在日本独行半个月”。

00后们大多精力充沛、热爱尝鲜,他们是选择特种兵旅游、Citywalk最多的群体。

00后 @不想上班的陈哈哈,印象最深的是毕业旅行,“自己一个人从广西贺州到广州、济南青岛淄博,除了贺州到广州是坐动车,其他都是坐火车硬座。总共坐了52小时左右的火车吧,第一次一个人长途行,住青旅,第一次到北方,见识到热门的淄博烧烤,看到了美丽的青岛,感受到山东人民的纯朴热情,品尝了济南的把子肉……旅行每到一个地方,我给很多朋友寄了盖章的明信片,都是美好的回忆。至今还怀念青岛的海风。”

此外,他们也是“中转式旅游”的尝新人群,27.8%的00后都想把转机的中转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

今年五一,比“反向旅游”更火的趋势出现了

95后、90后偏爱躺平式度假,主打轻松惬意

当00后还在一天连轴转8个景点、连中转城市都不放过,95后、90后已经爱上了“反向旅游”和“躺平式旅游”。休闲养生、体验酒店分别是他们更偏好的项目。

90后 @噜噜 印象深刻的旅行经历就是“在神州半岛的corona,吹着海风、听着海浪声,喝着小甜水无比惬意。突然店里切到了龙神道的《观照心间》,间奏不断重复的雷鬼版‘南无阿弥陀佛’让精神上的癫狂和不羁指数放大。当时感觉整个人的灵魂都被蒸腾到夜空的云里。”

95后 @白菜“在南京的时候,没有去太多的著名景点。只是找了个酒店住下来,每天和当地人一样去买各式早餐,晚上散步找夜宵。听着陌生的口音,走在自己城市少见的梧桐树下,感觉每一处都是风景。慢慢悠悠地,感受另一个城市的烟火气,感觉这样旅游既不累,也散心,也值得回味。”

85后、80后把近郊当做度假村,工厂游进入偏爱清单

相比95后、90后主打的“悠然自得”,85后、80后开始带着家人“近郊度假”,或者“原地旅游”,比其他年龄段更偏好的旅游方式是去参观工厂、增加见闻。

上海85后 @Nancy 分享的旅游经历是一次“西安游学团”,觉得“安排合理,内容丰富,边玩边学,老师们都很专业,有手作体验,美食风景,大人小孩都玩得很开心”。

相比其他年龄段,80后偏好度最高的旅游项目则是寺庙祈福、吃斋饭,其次是工业参观/体验,也就是“工厂游”。

有受访者表示,自己“去五台山拜访寺庙,增加了见闻”,也有人去过南京的寺庙,“祈福真的得到了好运”。

在小红书,“工厂参观”相关话题的浏览量达到284.8万,讨论5.2万。一些家长开始将参观高精尖大厂、大国重器的生产线,当做反向遛娃长见识的新方式。部分工业遗址,如深圳的“蛇口价值工厂”被当做城市景点来观摩。

总的来说,年轻人更希望旅游能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讲究活在当下、玩得尽兴,即便是出乎意料的见闻经历,都将成为宝贵的“养分”和记忆。

而越是年长的人群,越倾向于节奏舒缓的出游项目,比如到当地逛园子、去特色市场购物,体验最寻常的人间烟火气。

今年五一,比“反向旅游”更火的趋势出现了

全季是最热门的旅游酒店,智能家居对00后吸引力最大

作为旅游中的重要一环,研究酒店已然是一门旅游显学。

整体来看,中端和经济型酒店是大部分受访者的选择,全季是此次调研中受访者最喜欢的酒店品牌(27.8%),汉庭、亚朵紧随其后(分别是22.2%、20.6%)。

高端奢华酒店中,只有希尔顿酒店挤进了前十。

不过酒店的价格高低,不一定能影响大家的实际体验和收获,几十块钱一晚的青旅也能让心怀远方的年轻人低成本感受到出游的快乐。

在调研中,00后@小任同学分享了自己旅行途中随机住青旅的经历:“本来我们的旅行座右铭是一天睡好点,一天对付下,结果在青旅大堂碰到了几个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顺手就掏出了我的小桌游,非常友好但激烈地玩耍到了清晨,小憩一会后坐高铁返回完美度过假期。非常充实且刺激!”

今年五一,比“反向旅游”更火的趋势出现了

但对不少受访者来说,如今的酒店不只是“落脚睡觉的地方”,而是演变成一个多功能休闲地。

其中,“餐厅/自助餐”和“免费接送机、景区接送”是最能吸引人们的服务。

对于00后、95后和90后来说,“洗衣烘衣房”很重要,超过3成00后和95后都会被酒店的“智能家居”吸引,但这两个设施在80后那里吸引力很弱——智能家居比不上水上乐园、洗衣烘衣房不如健身房。

85后和80后可能考虑到开车或者家庭出行,比较关注“免费停车、充电桩”。温泉泡汤、游泳池和儿童乐园,对他们的吸引力也会高于00后、95后等年轻群体。

今年五一,比“反向旅游”更火的趋势出现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人们旅行中住酒店的体验,不仅体现在地理位置、周边交通等基础配置,也更多体现在充电桩、按摩等满足功能和情绪价值的细分服务上。

写在最后

以上就是本次调研的全部结果。

对于当下的人们来说,旅游是给日常生活的一场精神SPA:近到跟家人来一场原地度假,开启精神快充;远到以拼好假的方式前往远处,寻找未知的诗意和想象。

尽管每个人出行的理由各异,但相比“到此一游”的打卡,大家逐渐转向更适合自己的“主题探索”——有人为兴趣出发,有人追随地道的城市风味,有人独自漫步于文化古迹,也有人为家人的舒适,寻找更妥帖的出行线路、更贴心的酒店服务。

旅行也不再是仅限于节假日才能规划的事情,在日常周末去近郊徒步、到附近城市看演唱会品尝特色美食等等,也是一场治愈身心的旅行。

从这个角度来看,旅游不需要多么隆重的准备,也不需要被赋予多大的意义。就像作家毛姆所说,“一个人能观察落叶,鲜花,从细微处欣赏一切,生活就不能把他怎么样。”

附本次调研中的人群画像。

今年五一,比“反向旅游”更火的趋势出现了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