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塑英特尔,陈立武背水一战

上任仅5周后,新任华裔CEO陈立武就给英特尔带来了一场震撼。
4月25日,英特尔在公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的同时,陈立武发布了一封致全体员工的内部信。他直言,英特尔需要重塑文化,“我们太慢、太复杂、固守成规——这需要改变。”
这封信字里行间充满了危机感,陈立武也毫不避讳地表示:关键改变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人员结构的优化调整,“这项计划将从第二季度开始执行,我们会以最快的速度在未来几个月全力推进这项工作”。
很快,媒体报道称,英特尔本轮裁员比例可能高达20%,将波及员工2万人。
对员工而言,这场变革充满寒意。一位英特尔马来西亚总部的员工对《财经天下》表示,“目前公司层面还没启动裁员。但在上周五的会议上管理层有提到,想离职的员工可以主动申请”。
《财经天下》还了解到,有已拿到offer的新员工被延长了入职时间。一位即将入职成都英特尔研发岗的员工对《财经天下》透露,“原本计划的offer被延迟了3天才发放,还要等背调结果,过程蛮煎熬的”。他同时表示,“英特尔研发要求必须硕士起步,在成都也算待遇不错。研发岗普遍能给到2万元,也没那么卷”。
作为主导全球芯片行业的霸主,英特尔曾风光无限。但近年来,在面临AMD、英伟达等竞争对手强有力的冲击面前,英特尔的阵地步步退守,市值已不足900亿美元。
3月18日,陈立武临危受命,成为英特尔7年来的第4位CEO。这位华裔CEO的上任,也被外界戏称为英特尔的“最后一搏”。
陈立武颇为“铁血”的性格,曾数度力挽狂澜的履历,让人们对他主导下英特尔的命运,再度燃起期待。
01、连续裁员4年
对于陈立武来说,此刻没有好整以暇的时间。
财报显示,2024年英特尔营收531亿美元,同比下滑2%,净亏损188亿美元,数额为56年历史之最。2024年,英特尔全年股价下跌60%,市值蒸发超1000亿美元。
这个惨淡的成绩,直接引发了英特尔前CEO帕特·基辛格的闪电离任。彼时便有不少媒体报道称,帕特·基辛格是被董事会罢免。
到2025年第一季度,英伟达依旧未能改变颓势,当季实现127亿美元营收,净亏损8.21亿美元,同比扩大115%。连续亏损五个财季,英特尔急需一位强有力的人物拿出雷霆手腕。
4月1日,陈立武在“Intel Vision 2025大会”上首次以CEO身份亮相,并发表了一段约30分钟的演讲。他表示,英特尔将剥离与使命无关的资产,专注于AI专用芯片(purpose-built silicon)和代工(Foundry)业务。
他没有指出哪些业务将被砍掉,只是强调英特尔必须精简架构,重新回到工程驱动的核心竞争力上。
▲陈立武在“Intel Vision 2025大会”上。来源/英特尔
财报会后的裁员表态,也成了陈立武意志的延续。他在公开信中宣布,将对英特尔进行大刀阔斧的内部文化改革,包括精简管理架构、消除官僚主义、营造初创公司“Day One(第一天)”文化、重塑英特尔以工程技术为核心的优势。
针对绩效考核指标,陈立武也在公开信中特地列出了一份长长的细则:将原有的“Insights”和“OKR制度”调整为非强制要求;取消不必要的会议,大幅减少与会人数;赋予顶尖人才更多决策权,对关键战略要务承担更大的责任。
同时,陈立武也要求员工“回归办公室”,混合办公模式的员工每周应有约三天时间到公司办公。“我们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需要团结一致,才能扭转局面。”
回顾陈立武过去几年对英特尔的态度,他甫一上任便大刀阔斧地调整,也可以说“积怨”已久。
媒体报道,在2022~2024年担任英特尔董事期间,陈立武就与前CEO帕特·基辛格意见不合,一个重大分歧就是企业文化。
2024年8月,陈立武退出董事会。离职前,陈立武多次批评英特尔“员工过多、效率低下”,机构臃肿,管理人员层级过多,还曾尖锐指出:“英特尔被官僚主义的中层管理人员层层包围。”
如今坐上CEO之位,陈立武的管理理念也相继兑现。首次全员会议上,他便提出,“要消除内部阻碍创新的冗余流程,公司还需要下调未来运营开支和资本支出目标,优化成本结构”。
最新财报显示,英特尔已将2025年运营支出目标由此前的175亿美元减少至约170亿美元,并设定2026年的目标为160亿美元。同时将2025年总资本支出目标由原定的200亿美元,减少至180亿美元。
陈立武并非贸然“吹哨”,对比同行的人员架构,老牌巨头英特尔的员工数量也实属庞大。截至2024年底,英特尔员工总数多达10.9万人,远超竞争对手英伟达2.6万人和AMD的1.5万人。况且,在财务压力、市场竞争、转型需求下,这已不是英特尔近年来的首次大规模“瘦身”。
2022年10月,为应对PC市场下跌困境,英特尔全球裁员约1.2万人,占当时总员工数的5%。
2023年5月,为推动业务向AI和先进制程聚焦,英特尔进行了一轮结构性裁员,CCG(客户端计算事业部)和数据中心和DCAI(人工智能事业部)各裁员约20%,预算削减10%。
2024年第二季度,因盈利表现不达预期,英特尔再将裁员规模提高到15%以上,涉及1.5万人。而此次涉及2万人的裁员计划如能兑现,英特尔的员工规模将回到2010年的水平。
02、“铁血”队长,三次临危受命
从陈立武履历来看,在公司最危急的时刻挺身而出,他已经干了不止一次。英特尔在官网介绍,现年65岁的陈立武,在马来西亚的华人家庭出生,从小跟着父母在新加坡生活。
从学生时代起,陈立武就流露出了不服输的特质。上任英特尔CEO前,陈立武在一封公开信中表示,“大学时期,我从运动竞技中学到了一个宝贵的道理:要相信并仰赖队友,因为这是通往胜利最可靠的方式;而我最讨厌的事情,就是输掉比赛。”
雄心壮志的陈立武,誓言要在英特尔内部建立“赢家文化”,这也是他职业生涯中的突出特征。
大学毕业后,陈立武做过管路设计工程师,也曾在音乐出版公司工作过,最后意外进入创投产业,成了半导体投资圈内赫赫有名的人物。
投资圈里,陈立武以目标精准、眼光毒辣著称,“我总是努力寻找别人没有关注到的潜在机会”。他在不久前的公开演讲中表示。
“我进行了251项与半导体相关的投资,其中有43家公司成功上市,还有25起成功的并购。”陈立武透露,他投资的半导体和芯片公司已累计超过120家,形成了一张庞大的产业版图。
最广为人知的案例是,多家媒体报道称, 2000年中芯国际成立时,陈立武曾推动华登国际为其注资5000万美元,成为中芯国际的首批投资者,他本人更曾担任中芯国际董事18年之久。
2002年,陈立武受邀加入了一家EDA(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公司——益华电脑的董事会。2009年,该公司遇到严重亏损,陈立武临危受命接任了CEO并管理十多年,成功带其走出了亏损泥潭。益华电脑后与新思科技一起,并列为EDA界的两大巨头。
如今,接过英特尔CEO权杖后,陈立武将面临人生中第三次需要他力挽狂澜的局面。为了请回这位实力干将,英特尔在薪酬待遇上也开出了相当丰厚的条件。
英特尔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文件显示,陈立武将获100万美元的基础年薪和200万美元的年度奖金,附带最具吸引力的——6600万美元的股票期权和奖励。
英特尔提交的文件显示,陈立武与董事会签订了一份特殊的薪酬协议:未来三年若股价下跌,他将失去该笔丰厚奖励。这份薪酬“对赌”协议,也逼迫着陈立武要拿出强有力的改革举措。
不过,要拯救深陷谷底的英特尔,难度也非比寻常。
在1991~2021年的30年间,英特尔仅有三年滑落到全球半导体行业第二名,其他时间一直稳居头名。曾经的英特尔以先进的制程工艺独步天下。巅峰时期,资本市场用“1个英特尔=10个AMD+10个英伟达”的估值公式,彰显其技术统治力。
当下却“风水轮流转”,台积电、三星等对手在芯片制程方面持续取得突破,纷纷开始启用2nm工艺节点量产芯片,英特尔却一度在7nm及以下的芯片制程工艺上进展不顺。
为了重振芯片代工地位,2022年,帕特·基辛格主导了一项“英特尔IDM 2.0”战略。该愿景由三部分组成:全球化内部工厂网络;扩大采用第三方代工产能;打造世界一流的代工业务。帕特·基辛格豪言,要通过打造围绕美国本土的芯片代工制造网络,赶超台积电。
不过这个计划很宏伟,也很“烧钱”,仅投资金额就超过了1000亿美元。然而结果并不如愿,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的数据显示,在2024年全球AI芯片代工市场中,台积电占据68%的份额,而英特尔仅有5%。
在芯片领域节节败退的同时,英特尔也错过了AI的风口。早在2010年,英特尔就放弃了在GPU显卡上的研发努力。这也让英伟达与AMD得以在最近几年横扫市场,英伟达更凭GPU芯片和生态能力,登顶“新王”。
03、破釜沉舟,突击“18A”
一位芯片从业者对《财经天下》表示:英特尔面临的关键难题是,如何在确保短期业绩稳定的前提下,成功推进产品组合升级,并实现代工板块的市场竞争力重塑。
媒体报道称,陈立武在正式上任英特尔CEO第一天,便密集拜访了一轮重要客户。“我得知道我的产品有多差……这很丢人,但它真的激励我做出改变。”陈立武说道。面向客户交流时,他强调,“请对我们直言不讳”。
在陈立武看来,英特尔需要回归本质——通过专注倾听客户需求,实施必要的改革。此外,他着重强调了践行软件优先的设计方法,以及为客户关键工作负载打造定制芯片的重要性。
陈立武为“新英特尔”确定了两大业务方向——攻坚代工业务、加码AI计算。他宣布,公司目标是“打造最好的产品,并在未来几年内成为最优秀的晶圆代工厂”。
尤其在芯片制造业务上,他在公开信中称,英特尔要将重点聚焦在先进芯片制造工艺的研发进度和产能需求,特别是“18A”工艺(1.8nm)进展上。
对于前任CEO的正确决策,陈立武还在积极延续。
“18A”工艺曾是“英特尔IDM 2.0战略”的核心之一,帕特·基辛格在接受采访时曾说,“我将整个公司都押注在 ‘18A’上”。而改进英特尔的芯片制造工艺,也是陈立武吸引大客户的重中之重。
今年3月,英特尔工程经理Pankaj Marria在社媒发文称,18A工艺已开始初始批量生产,新工艺的量产计划有望在今年提早实现。
“虽说英特尔开展了一系列降本增效措施,但其在x86和AI加速卡市场的份额持续萎缩仍未缓解。今年量产的18A尖端制程,将成为收复技术高地的关键所在。”前述芯片从业者对《财经天下》表示。
在4月1日的英特尔大会“首秀”上,陈立武也曝光了18A工艺(1.8nm级别)和新一代CPU Panther Lake(客户处理器)的最新进展。“要确保这一工艺优势能切实转化为市场竞争力,仍有诸多挑战需要克服。”
他特别提到,要在短期内显著提升18A工艺的良品率。“英特尔正全力以赴优化工艺流程,并组织了跨部门的专业团队,严格把控从原材料采购、芯片制造到成品检测的每个环节。”
据悉,英特尔制定了详细且针对性强的客户拓展策略,以获取两到三家“重量级客户”。
在加速布局AI业务上,陈立武也在“首秀”中表示,要加速向人工智能(AI)专用芯片及定制化半导体领域转型。英特尔将下一代AI功能先进芯片命名为“Panther Lake”。
陈立武透露,公司还在关注光子计算、量子计算、AI Agent等前沿技术,试图在下一代计算架构中找到突破口。这一仗的艰难毋庸置疑,“英特尔的复兴需要时间,且不会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