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葱花都预制的米村拌饭卖「现点现做蔬菜」,“吃起来咋还像速冻加热的?”

“预制菜大王”开始叫卖现点现做现炒了。
4月17日,米村拌饭推出全新菜品“现点现做”石锅营养菜心,北京售价9.9元。并相继升级、推出3款单品,并在官方文章中形容道“现点现炒,热气腾腾”。
你说高端餐饮做现炒,这事儿不新奇,但放到了米村拌饭身上,总有种“你个浓眉大眼的也叛变”的感觉。
毕竟,这朝鲜族非遗拌饭连锁巨擘这些年走红时,对于售卖预制菜从不藏着掖着。“操作员把牛肉、鸡肉等食材一一开包,放到铁板上加热拌匀,加进酱汁料包,就被端上桌”,《财经天下》曾写道,“在米村拌饭,除了鸡蛋,都是半成品,包括葱花。”
因此有网友调侃米村拌饭的员工“都是资深表演家,透过厨房小窗能看到他们卖力翻炒,又颠勺又颠锅,实际锅里装的是半成品。”
米村拌饭如今更新了菜单,所有菜品旁要么是“现点现做”,要么是“小锅现炒”。看到新菜单的网友抓耳挠腮想不明白“米村拌饭不是预制菜吗,怎么开始现炒了?难道是给料理包换了种加热的方式?”
我也好奇,于是快马加鞭跑去楼下品尝了这米村拌饭绿叶菜sku。有人把它当成米村里的减脂餐,搭配免费小菜或可成为韩国人来华下一个必吃项目;还有人感慨“终于能在米村里吃到绿叶菜,弥补了打工人的吃菜焦虑”。
所有人变着法地夸赞这现点现做绿叶菜,但却没人说味道如何。我怒斥9块9后觉得这道菜并不适合我,吃起来像是“死”了很久的蔬菜,软塌塌更适合我没牙的太奶。
虽然菜品吃起来少了几分锅气,甚至有人形容就是“油水煮菜”,但好像【现点现做】都没有错。我到了座位上打开手机扫码现点,员工看到点单后“现场做好端上来”。
和【现】紧紧挂钩的米村拌饭不再是“预制菜大王”了吗?
“我都在后厨抡出火星子了,你还说我预制。”米村拌饭后厨员工指出,“虽然调味酱料是用袋子装好的,但以香辣鱿鱼为例,是用工厂清洗干净包装好的生鱿鱼加调配好的酱料现炒,这应该不能算是预制菜吧?”
也确实不能再说米村拌饭是预制菜大王了。
2024年3月,卫健委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预制菜范围。关于连锁餐饮企业的中央厨房明确写到:中央厨房自行制作并向自有门店配送的净菜、半成品、成品菜肴,“不纳入预制菜范围”。
新规推出后,不少专业人士解读:“通俗来说,就是只有料理包算预制菜”。
于是,预制菜大王得以标榜现点现做现炒,至于菜心到底是新鲜的还是半成品都没有任何问题,原料状态和现场颠锅是两码事。
不仅仅是米村拌饭实现了“华丽变身”。商场里“没有”了预制菜,却突然出现了大批【现炒菜】。
现炒菜最初流行在快餐领域,后来在2019年左右,随着预制浪潮兴起,大量品牌开始建立中央厨房,更快、更便宜的“前预制菜”们就这样打败现炒,席卷商场。5分钟就上菜、浓芡都没调开就上桌,“花钱原来买的是加热料理包”很快惹怒了打工人。
预制菜一时间风声鹤唳,突然有一天,原本被诟病的预制重灾区,纷纷化身“现炒锅气的王”。
现炒菜开始席卷商场,以湘菜为锚点,各大菜系争夺现炒王。费大厨叫做“专业大厨炒”,胡子大厨卖的是“道道现炒”,湘辣辣则是叫做“现炒黄牛肉”,从大厨到食材,单单是湘菜的现炒法门都能写出一篇文献综述。
【现炒】变成了一个餐饮业的时尚单品,所有的餐饮都可以用【现炒】重新包装一次。
比如说火锅的卖点开始用现炒。火锅这个品类最大的特点就是不需要厨师,减少人力成本。现炒火锅的出现像是违背了老祖宗意愿,到店发现所谓的现炒只是炒底料。
这种拆了某个“零件”卖现炒的做法还有浇头面。沪上浇头面一向以现炒为特点,只不过从前的黄鱼面、肥肠面如今都加上了爆炒”的title,主打从字眼上增加锅气。锅气太美,就连一向做中式养生面的和府捞面都推出了子品牌“和府小面小点”,专卖在门店里现炒肥肠、猪肝的拌面。
为了给菜一点活人感,各大品牌也是抓破了脑袋。
一道菜做不到现炒,那就拆成某个零件,再不济,就把某个制作流程改成现制。
火锅店里鲜切的肉、馄饨包子店里现擀的皮、奶茶店里现煮的珍珠、烧烤店现烤的韭菜,以及卤味店里刚刚捞上的卤味,各个讲究【现】,家家卖新鲜。
恭喜所有人,在吃饭这事儿,我们“消灭”了预制。餐厅还是那家餐厅、半成品还是原来的半成品,但听到“现炒”两个字就涌现莫名的安心。
以后网络流行语不再是“我的预制人生”,而是今天你现了吗?
编辑|橘总
作者|嘴嘴
设计|胖兔
参考资料:
1.餐企老板内参,《现炒、现捞、现卤、现炸……“现做”就能火?》,2024.04
2.财经天下WEEKLY,《3元吃到撑,中国版“萨莉亚”挤满年轻人》,2024.10
3.新闻联播,《国家首次明确预制菜范围,六部门重磅发文》,202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