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向盘加热功能还得付费订阅 承诺作废功能付费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5.5%,市场占有率达40.9%。然而,伴随市场的繁荣,相关服务纠纷也逐渐增多。消费者关注的问题包括车身质量、车机系统稳定性、充电系统可靠性、续航里程真实性以及商家承诺的兑现情况等。
多位新能源车主和业内专家指出,新能源汽车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例如,刚提车不久官方就推送付费解锁方向盘加热功能,原本承诺的“终身免费车联网服务”在系统更新后增设流量限制,宣称的“电池终身质保”在检测时却以“人为损耗”为由拒绝保修。这些问题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需要相关部门和企业积极作为,加强市场监管和完善售后服务体系。
北京朝阳区某写字楼地下车库内,车主陈先生对新车感到失望。他三个月前才提车,但如今已出了升级版,续航增加100公里且价格便宜2万元。销售人员曾保证该车型半年内不会迭代,但现在他的车辆二手估值已跌破购入价的50%。类似的情况在广州的林女士身上也有发生,她购车不到两个月,车企推出限时降价活动,销售人员当初承诺的最大折扣如今显得不实。
此外,一些车主还遭遇了功能缩水的问题。杭州的方先生发现,标榜“全功能预埋硬件”的新能源车在购车时承诺的功能后续需付费开通。重庆的李女士则在OTA升级后发现车载娱乐系统的流量从“终身不限”变为每月仅限1GB。这些现象让许多车主感到不满。
智能驾驶功能也是争议焦点之一。有车主反映,某些车企在宣传中夸大智能驾驶能力,导致实际体验与预期不符。例如,林女士在快速路上使用L3级自动驾驶时险些撞上隔离墩,而吴先生在开启NGP过程中遇到急刹问题。监管部门已出台指南,要求企业不得作虚假或夸大系统能力的宣传,确保消费者正确理解和使用智能网联汽车产品。
维修难和维修贵是新能源车主面临的另一大问题。上海车主郑先生的车辆电池续航骤降,但车企检测报告称未达更换标准。全国人大代表曹景芳建议提升新能源汽车售后保障,交通运输部正推动将“新能源汽车维修工”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并研究制定维修标准体系。此外,一些车主因车企破产而无法获得售后服务,导致车辆无法正常使用。
通过采访多名新能源车主,记者发现主要问题集中在“刚买就过时”、“终身质保成空谈”以及“虚假宣传自动驾驶功能”等方面。面对这些问题,业内人士提出建立技术透明标准、构筑数据共治生态体系和创新车企退出机制等解决方案。希望未来能通过精准政策扶持和科学监管,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真正造福更多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