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码“她算力”:生成更好的自我|商界木兰

人工智能会有一天取代企业家吗?
一位掌管几千亿元资产的董事长笃定地认为“不会”。他对《中国企业家》说:“人工智能可以辅助决策,但它自身不能决策。因为谁都无法预测未来,人工智能可以基于大量已有数据进行推理,给出一个在已有条件下合理的方案;而企业家很多时候会绕过已有条件,做出一个看似不合理,但更具创举性的决定。”
实际上,在经济学家熊彼得看来,这一点才是企业家的本质——“创新”,即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未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可以是新产品、新生产方法、新市场等。这个过程不仅要有眼光,要有胆量,敢于冒险,同时要兼具组织领导能力。
财经作家吴晓波的概括更加直白:企业家就是赌徒和精算师的结合体。所以企业家的决策,不仅包括基于经验和数据的理性精算,更有来自直觉和天性的孤注一掷。
如果再叠加上“她”的维度——她们被看作更心思细腻,更身段柔软,更善于平衡——因为她们更可能面临着“家庭和工作”的冲突命题,考虑到如上,女性企业家的“算法模型”就更非人工智能所能推测复刻了。
所以你会看到,她们可以是勇敢的,一头扎进优胜劣汰的商业丛林而毫不畏惧;她们也可以是克制的,即便在唾手可得的机会面前,也能控制住狂奔的脚步,悉心辨别风险到来的声音;面对眼前和未来的博弈,她有恒心选择那条难而正确的路,身处挫折和困境,她也有耐心蛰伏准备,静待下一个可能的冲刺。
就像《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这本书由两位长期致力于人工智能前沿研究的作者所著,却恰恰指出了传统路径和程式算法的局限性,他们在书中说:成功的关键不在于明确而宏伟的目标,而是要对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保持开放态度。“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去过的地方,无论是目之所及还是心之所驻,都会成为我们开拓新思路的踏脚石。”而他们认为,只有找到合适的踏脚石,才能最终通向一个非凡而令人赞叹的目的地。
这也正是每一个“她”的成长轨迹,而“她算力”的奥秘,就在其中。
大胆破局
过去的一年,李柯平均每三天飞一个国家,紧张的工作节奏让她不得不放弃了拳击的爱好,这也成为她2024年最大的遗憾。
取而代之的,一个更艰巨的任务压在这位比亚迪执行副总裁的身上。要带领比亚迪海外市场冲刺新目标,对于李柯来说,眼前还有一场硬仗要打。
谨慎应变
妙可蓝多也曾经历了4年的高速增长:2019年,妙可蓝多从零起步,到了2022年营收已经攀升到48亿元,成为业内一种现象级的存在,创始人柴琇也被称为“奶酪女王”。
所以向外扩变成了向内寻,稳扎稳打代之以一路狂奔。柴琇重新思考公司战略并推动了系列升级,一面进行产品创新,开辟新市场,锁定新目标消费人群;另一方面提升组织管理效益和经营能力,稳定原材料供应。如今,她终于可以宣布,“妙可蓝多重回高增长趋势显著,今年前3个月,公司各项工作高效推进。”
侯明娟喜欢另一个说法,“一件事情充分准备,你才能赢”。她2002年加入高通,2017年升任全球副总裁,全面领导高通在华的品牌策略、企业传播、市场营销等事务。身处技术变革如家常便饭的科技行业,更需要灵活又不失于盲目的应变,喜欢跑马拉松的侯明娟把跑步的一套哲学应用到企业管理中,那就是Over Prepare(充分准备)。
这让她们既能在认知上快速跟进,又能在行动上步步为营——谦逊而坚定,也正是吉姆·柯林斯所定义的第5级经理人的重要特征,在他看来,这些人在推动企业从优秀到卓越转变的重要时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出生于1971年的张红霞就是如此,她是魏桥集团创始人张士平的长女,30多年来一直冲在实体经济发展和产业变革一线,她始终认为“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技术和产品”,她也是这样做的,她不断引入环保、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来改进传统生产模式,寻求更高质量的发展;2024年10月,孟晚舟第二次就任华为轮值董事长,也扛起了带领华为转向AI时代的大旗,她随后在香港中文大学的演讲,也在某种程度上抒发了一位管理着过万亿元资产的企业领导者对变化的敬畏,以及追随变化的决心,“知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更不是一成不变的,唯有培养主动探求的意识,打破固有认知的束缚,才能恒久地去接近它们。”
这也正是百胜中国的成长逻辑——不断迎接变化,不断攀向新高。
向内求索
企业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最有力的救赎也来源于自己——这句话,也是小鹏汽车过往两年触底反弹的真实写照。
两年前,这家新能源汽车公司跌入创立8年的最低谷,被创始人何小鹏寄予厚望的新车型G9上市后表现惨淡,公司市值也缩水了八成。
2024年年初,一场毫无预兆的价格战席卷至快餐领域,众多餐饮品牌选择下调客单价,或者推出低价套餐来争夺市场,但嘉和一品创始人刘京京决定从供应链和内部管理上找出路,做到“东西比别人好,又不能比别人贵”:首先,她与原产地达成包收协议,嘉和一品借此实现了以量换价,避免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原材料上涨风险;其次,进一步优化中央厨房操作流程,在保持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的基础上,投入建设更加智能化,管理更加精益化的工厂,提高加工效率。
中创新航也在着力打造敏捷的网状组织,刘静瑜号召全员要厚植两个思想:一是“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横向打破边界、高效协同;纵向深入基层,到问题产生的现场去深究根因、系统解决;二是“消除浪费”——消除组织运行的中间环节、等待环节,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用最直接的方式开展工作。
一直强调简化管理的美的,2025年则进一步确立了“以简化促增长,以自我颠覆直面挑战”的新经营思路。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美的集团CFO钟铮解释说,“我们内部经常讨论美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我们会选择效率,不仅仅是运营效率,是方方面面的效率——简化就是为了提升效率。”
高海纯就是因为价值的召唤,才选择回归家族企业。她是天合光能创始人高纪凡之女,出生于1993年,毕业于美国布朗大学。很长一段时间,高纪凡并不希望女儿加入公司,“一个女孩子不要这么辛苦”,高海纯也一度认为自己会一辈子投身公益事业。但后来参与了很多国际公益组织之后,她慢慢发现,如果只是在一个公益组织里,局限性很大,她更希望的,是找到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公益模式。
这是一条漫长而艰难的征途,但对于她们来说,同样也是一段充满期待和未知的价值发现之旅。没有算法能告诉她们何去何从,手握指南针和方向盘的是她们自己。
就像美国前总统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在其自传中所写的,“‘成为’并不意味着一定要达到某个位置或达到某一特定目标,相反我认为‘成为’应是一种前进的状态,一种进化方式,一种不断朝着更完美的自我奋斗的途径,这条道路没有终点。”她们凭着自己的算法,成为了更加完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