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文说年轻人多用脑子少用手机 激发创作潜能

4月25日下午,第15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国际评委会主席姜文现身“电影大师班”,与现场千余名影迷进行了一个半小时的交流。他分享了自己几十年来当导演的经验,并鼓励年轻人多尝试拍电影。
活动开始前一小时,所有座位已被影迷坐满。姜文一身休闲装扮步入会场时,人群沸腾起来。看到台下无数举起的手机,他建议大家放下手机,多用脑子思考。他认为现在很多年轻人过于依赖手机,而他愿意像聊天一样分享自己的经验。
前几天,在天坛奖评委见面会上,姜文曾表示不要随便评价电影,引起热议。他解释说,自己的本意是不希望人们随意写影评,因为“随便”两个字很害人。他强调在拍电影时坚决不随便,认为这样做不仅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生命。
姜文的电影常常改编自文学作品,但最终呈现的效果往往与原著相差甚远。他解释道,每个人看到的小说都是不同的,因此他拍出的电影也带有个人特色。例如,在改编《侠隐》为《邪不压正》时,他几乎略去了原著中关于老北京美食的部分,因为他对老北京有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姜文澄清,他的电影中没有刻意设置隐喻,但他也不排斥观众的多元解读。他认为如果能激发观众的不同想法,这是好事。他还鼓励年轻人大胆尝试创作,以自己正在制作的新片《英雄出少年》为例,讲述了一个天才少年成为钢琴家的故事。尽管自己不识谱,但为了拍电影尝试学钢琴,发现很快就能左右手弹贝多芬的曲子。他相信只要年轻人愿意尝试,一定会有惊喜。
姜文认为,拍电影最重要的是有表达的内容。技术只是工具和手段,如果没有要表达的东西,很难拍好电影。他对现在的年轻人充满信心,提到《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导演饺子时,他说这只是起点,未来会有更多优秀的年轻导演涌现。
在分享拍摄经验时,姜文强调前期准备的重要性。他在拍摄现场一句台词都不改,因为剧本已经完全想清楚了。他特别重视演员的心情,认为保持演员心情舒畅才能拍出好的表演。同时,他也非常注重演员的安全,认为不应该让演员受伤。此外,姜文还强调后期剪辑的重要性,认为剪辑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影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