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内忧外患”的苹果离不开中国市场

访客 2025-04-16 11:30:58 27479
“内忧外患”的苹果离不开中国市场摘要: 一心想要守住中国市场的苹果公司肯定没有想到,最大的黑天鹅来自本国政府。过去的这十来天里,苹果的日子并不好过。市场这样来形容苹果,“仿佛一夜之间进入了ICU”。为紧急救火,苹果采取了...

一心想要守住中国市场的苹果公司肯定没有想到,最大的黑天鹅来自本国政府。

过去的这十来天里,苹果的日子并不好过。市场这样来形容苹果,“仿佛一夜之间进入了ICU”。

为紧急救火,苹果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很遗憾,目前来看,这场火并不好救。

毕竟,近几年来,苹果本就处于内患之中,没跟上步伐的AI、不断下滑的销量,本就让苹果焦头烂额。

如今,再加上“关税”这一不确定因素,市场对苹果的担忧也就更多一层。资本市场对苹果的未来表示担忧,苹果股价持续下跌,大摩、高盛等华尔街投行纷纷下调了苹果的目标价。

某种程度上,苹果公司必须正视的是,它正面临自创立以来又一重大挑战,而这场挑战,不仅仅来自外部环境,更重要的是,也是一场自身能力的考验。毕竟,苹果需要解决的,远不止外患。

-01-“心惊胆颤”的半个月

在这个4月,刚过去的十来天里,苹果的日子并不好过。

在关税的阴影下,股价下跌、市值蒸发、不断“涨价”……诸多消息,始终围绕着这家科技巨头。中文互联网上,与#苹果相关的话题,几乎每天都引发网友的热议。

当然,有消息称,苹果也在想办法降低风险。据多家媒体报道称,自3月以来,苹果公司罕见地包下多架货运航班,从印度向美国紧急运送600吨iPhone(或多达150万部),以为了应对短期成本冲击。

报道还称,苹果公司还曾游说印度机场当局将南部机场的通关时间从30小时缩短至6小时,在政府新关税政策生效前,将产品紧急运回。

诸多分析认为,苹果之所以“紧急运回”产品,主要的原因是“对等关税”推行后,势必带来iPhone生产成本的飙升。

据《玉渊谭天》拆解,一部256GB的iPhone16 Pro中有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等多国制造的零部件,硬件成本约为549.73美元,其中,大部分苹果手机都在中国组装生产。

这就意味着,一部iPhone16 Pro的成本将达到1121.44美元,比售价1100美元还高。即使将苹果工厂搬回美国国内,苹果公司同样需要支付来自世界各国生产的零部件进口关税。

但更多的消息在传递,苹果有可能将飙升的成本传导的消费者。而苹果若将成本全额转嫁消费者,iPhone售价可能涨幅达43%,这一价格也足以劝退大批消费者。

在过去的一周里,#苹果涨价#相关的话题数次引发网友的热议。#苹果手机9天涨价500元#的话题,同样登上了热搜。

有媒体报道指出,Rosenblatt Securities分析预测,美国新关税政策出台后,若苹果将新增成本转嫁给消费者,iPhone 16系列价格将大幅上涨。其中,顶配版iPhone 16 Pro Max原本售价1599美元,涨价幅度或达43%,换算后价格接近2300美元,约合人民币1.7万元。

这些消息,引发了消费者的担忧。在国内的社交平台,诸多网友便表示,苹果涨价,只会让他们弃买,在国内的消费者看来,国产手机品牌,完全能够取代苹果手机。

当然,不管是“空运”,还是“涨价”,都只是权宜之计。毕竟空运代价高昂,成本甚至是海运的10倍以上。且据媒体报道,印度工厂的产能仅为中国的1/3,成品率长期徘徊在50-60%,远不如中国(富士康)98%以上的成品率。

这些坏消息,传导到资本市场,便起了连锁反应。

4月4-8日,苹果股价累计暴跌19%,市值缩水6380亿美元。尽管受“豁免政策”的影响,股价经历了短暂的回升,但相关果链公司股价并没有因此而受益。

“内忧外患”的苹果离不开中国市场

图:苹果股价走势图(截至北京时间2025年4月15日)来源:老虎证券

更重要的是,多家华尔街大行对苹果的未来表现出了担忧,纷纷下调了苹果的目标价。

如摩根士丹利将苹果的目标价从252美元,下调到220美元;高盛刚从294美元下调到了242美元;Wedbush则将目标价从325美元下调到了250美元。

消费电子分析师力哥便告诉《听筒Tech》,“投资者不仅担忧的是短期利润,更质疑苹果能否在‘逆全球化’浪潮中维持供应链韧性。”

实际上,供应链重构根本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力哥感慨,“从深圳的精密模具到苏州的芯片封装设备,苹果在华集中了的生产力,形成了24小时响应的协作网络。若强行迁移,苹果至少需要5年的时间和数千亿美元进行重建。 ”

而据摩根士丹利预测,这一轮关税成本给苹果公司带来的损失可能高达每年330亿美元,相当于其2025财年营业利润的26%。

-02-库克致力于“中国行”

中国市场,对于苹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某种程度上,基于中国供应链“集群效应”几乎难以复制,让库克“死守”中国,也反映了苹果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的平衡。

公开资料报道,过去十几年,库克致力于将供应链转移至全球,以保证苹果能使用最新的技术。而苹果200家主要供应商,超过80%在中国设有生产基地,涵盖原材料采购、零部件制造到整机组装等多个环节。

这也意味着,苹果的生产几乎离不开中国,即便在墨西哥、印度建有工厂,但依然高度依赖中国厂商的配套。

库克对中国市场的重视,有迹可循。自2024年以来,库克已四次访问中国(2025年3月为年内首次),创下其任内访华次数新高。

就在关税风暴前夕,3月22-26日,库克更是开启了一场精心策划的“中国行”,他不但在三里屯苹果零售店与顾客合影,强调与用户的直接连接,强化品牌亲和力,更通过政商联动、教育捐赠与文化互动,试图巩固苹果在中国市场的地位。

而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库克的中国行,不仅展现了对中国市场的重视,更释放了苹果在华战略的深入信号。

尤其是,在iPhone销量增长乏力、市场竞争加剧的前提下,库克希望以此撬动创新与投资,试图为苹果在华寻找新的增长机遇。

库克甚至还希望通过教育捐赠,为苹果研发带来创新。

3月26日,库克去了浙江大学,宣布设立“Apple移动应用孵化基金”,投入3000万元人民币,聚焦App开发、产品设计与市场营销培训,并引入导师制与投资人对接机制。

而实际上,自2016年起,苹果支持的“移动应用创新赛”已覆盖近千所高校,并向欠发达地区倾斜资源。库克表示,“编程是创造与解决问题的工具,我们希望通过合作培育下一代开发者。”

为了保持供应链的维稳与市场信心,库克还拜访了相关部门,重申“持续加大在华供应链、研发和社会公益投入”的承诺。

同时,苹果COO杰夫·威廉姆斯也走访了歌尔股份、立讯精密等“果链”供应商,释放强化本土合作的信号。

另外,苹果承诺追加在华能源投资。苹果表示,将启动第二期中国清洁能源基金,承诺投入7.2亿元人民币锚定投资,目标每年为中国电网新增55万兆瓦时的风能和太阳能发电能力。

而在“讨好”年轻人方面,库克在微博发布中英双语动态,与网友互动时回应“粉色iPhone”的期待。另外,库克重回三里屯零售店,给员工买咖啡;当路人举起手机拍照时,他还主动比起了“耶”。

这种营销策略,或在于拉近与中国年轻消费者的距离。毕竟,年轻消费群体贡献了苹果大中华区绝大部分的销量。

库克在此前的一次采访中,这样解释了苹果“死守”中国制造的原因,“不是因为便宜,而是因为没人能替代。 ”

库克认为,很多人以为,苹果来中国是为了低成本劳动力。这个说法,早就过时了。

他表示,中国早已不是“低价工厂”,真正吸引苹果的,是“技能密度”,美国没有足够多、足够专业、协同高效的产业工人,“这就是为什么苹果至今也没把iPhone搬回美国的原因。”

实际上,不仅仅是库克,此次库克随行的苹果高管,同样强调了对中国供应链企业的重视重申了对中国正在进行大规模投资的承诺。

彼时,诸多的分析认为,这些行动直指核心诉求,确保苹果在中国供应链的稳定性,并在风波到来之前,提前争取来自政策方面的支持。

-03-苹果离不开中国市场

一个无可争议的结论是苹果与中国市场的绑定已深入骨髓。显然,中国供应链目前仍是苹果的命脉,且无可替代。

媒体分析表示,即便苹果将产能转移至印度或巴西,如三星OLED屏、台积电A18芯片等零部件,仍需在中国完成组装。而中国市场仍是高端消费的“战略腹地”,也让苹果公司无法割舍。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仍是苹果全球第三大市场,贡献742亿美元营收,占其总收入的19%。而印度市场同期销售额仅60亿美元,不足全球份额的2%。

不过,遗憾的是,近两年来“果粉”已经开始对苹果的产品“祛魅”。

这在数据上亦有所呈现。第三方调研机构最新公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大陆手机市场的激活量排名中,苹果以13.7%的市场占比排名第五,不仅被OV(OPPO Vivo)反超,其1月份的同比跌幅高达5.6%。

“内忧外患”的苹果离不开中国市场

图: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大陆手机市场的激活量排名

另据市场报道,高端机方面,一些国产品牌正凭借本土化创新(如卫星通信、AI影像)加速抢占高端份额。

比如,华为Mate 70系列上市三个月销量破千万,小米15首销当天销售额破亿,而OPPO Find X7 Ultra在6000元以上价位市占率则冲到了近28%。

更让市场失望的是,在AI这波浪潮中,作为科技创新的代表,苹果却黯然失色。就连曾经痴迷的果粉们,甚至用“苹果重蹈诺基亚覆辙”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此前,听筒Tech在《怀念2007年的苹果》一文中这样分析,对于新推出的iPhone 16E,库克寄予了厚望。这款定位中端、搭载A18芯片的廉价机型,被市场认为是苹果试图收复被蚕食的中国市场的利器。

但遗憾的是,iPhone 16E既未带来颠覆性技术,也未引发行业震动。从目前的反馈来看,即便是忠实的果粉,也对这款产品表示“失望”。

今年3月底,随着iOS18.4的更新,Apple Intelligence正式支持包括简体中文、法语、德语等多种语言,并提供新加坡和印度版本的本地化英语。

但部分网友表示,比起ChatGPT、豆包等模型的使用体验而言,Siri当前展现出的综合体验,还远远谈不上“行业领先”。

尤其是,市场能看到的是,苹果不仅不急于拓展AI能力在智能手机上的边界,还在主动为AI设置围栏。这或许是苹果的“保守”,或许也可以被理解为苹果对新技术一贯的“谨慎”。

即便为了“救市”,苹果罕见地在2024年多次降价,但由于价格策略不如国产厂商更灵活,取得的效果甚微。

以至于,缺乏创新直接让苹果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大打折扣。数据显示,苹果2025财年第一季度,大中华区收入185.1亿美元,同比下滑11.1%,成为苹果唯一收入下滑的市场。

某种程度上,内忧外患之下,本次关税危机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苹果深层次的焦虑。

短期来看,这种风暴将持续呈现共生逻辑。一方面,成本压力与地缘风险仍需博弈;另一面,长期而言,苹果若维持全球竞争力,必须再次找到创新和增长的力量。

正如库克所言,“没有中国伙伴,就没有苹果今天成就。” 这场危机,或许是重构共生关系的机会,或许也能促使苹果再次深度思考。

毕竟,市场怀念那个“2007年的苹果”,已经很久了。

参考资料:

1、《关税风暴突袭 美国掀起抢购潮 国内手机、PC、家电会涨价吗?》,来源:《IT时报》;

2、《Apple AI中文版正式长线:还不太好用,但确实很“苹果”》,来源:极客公园。

(文中均为化名。)

*:not([class*="icon"]):not([class*="fa"]):not([class*="logo"]):not([class*="mi"]):not([class*="code"]):not(i){font-family:PingFang SC,Arial,"Material Icons Extended",stonefont,iknow-qb_share_icons,review-iconfont,mui-act-font,fontAwesome,tm-detail-font,office365icons,MWF-MDL2,global-iconfont,"Bowtie" !important;}[class*="code"]{font-family: Consolas !important}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