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孔东梅:公益要坚持长期主义|商界木兰

访客 2025-04-11 12:38:51 49630
孔东梅:公益要坚持长期主义|商界木兰摘要: 见到孔东梅,是在3月中旬,她刚刚结束在湖北项目地的走访。她的同事告诉《中国企业家》,这段时间她非常忙碌,有时一日要辗转两...

见到孔东梅,是在3月中旬,她刚刚结束在湖北项目地的走访。她的同事告诉《中国企业家》,这段时间她非常忙碌,有时一日要辗转两地。

孔东梅:公益要坚持长期主义|商界木兰

这样的奔波节奏,不过是这位公益基金会创始人的日常。身为东润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孔东梅认为,中国的根在乡土里,项目也要扎根在乡土里,必须深入各地乡村调研。前些年,她跑得更频繁。如今,东润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东润”)的项目遍布全国30余省,她无法一一跑遍,但在新疆、云南、河南等项目开展点较多的重点区域,她每年都会下乡探访。

东润是在民政部注册的全国性基金会。今年是东润成立第10年,这10年里成绩斐然:连续两届荣获中国公益慈善领域政府最高奖“中华慈善奖”;2023年底被民政部评为全国性5A级基金会,这是现行社会组织等级评估中的最高级别。

成绩的背后,是孔东梅对项目管理的严格要求。她的同事说,她会时常查阅受助孩子们的资料和情况。

今年年初,她要求团队将过去10年所有项目涉及的孩子资料整理出来,“就在我们这张桌上,满满一桌,全是孩子们的资料,包括个人信息、家庭情况等。”孔东梅用手指比划文件的高度,对《中国企业家》说,“基金会项目覆盖全国,我可以自豪地说,我们的项目人员对每个孩子的情况都非常了解。”

孔东梅喜欢孩子,采访中她讲得最多的是孩子,他们的处境,他们的笑容,还有他们的精神力量。

去年底,“2024东润杯·全国青少年足球总决赛”在海口举办,全国20余省的优秀高中足球队展开巅峰对决,孔东梅去了现场。孩子们在球场上纵横驰骋的模样,让她看到了最纯粹的足球精神,也让大家看到了中国足球的未来希望。

东润的办公室墙壁上挂着许多照片,有孔东梅和孩子们的合影,更多的是孩子们的笑脸。“看到他们的笑脸,我就觉得他们应该得到更多关爱和关注,希望为他们多做些事情。”扎根乡村10余年,她一直坚持:公益不是简单的物质帮扶,更重要的是激发受益者的内生动力,长远地帮助孩子们成长。

以下为《中国企业家》对话东润公益基金会创始人、理事长孔东梅的内容(有删减):

做一个普通人

《中国企业家》:您是如何走上公益道路的?什么契机让您创立东润公益基金会?为什么选择从乡村教育切入?

孔东梅:最早接触公益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瞬间夺去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当时我与家人第一时间通过中华慈善总会向灾区捐款。人与人之间的本能关怀,让我与灾区人民产生了深刻的情感联结,当时就萌生了做公益的念头。后来我成了一名志愿者,以个人名义长期一对一帮扶乡村地区学生。

2014年,我去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开展助学活动,当时是初夏时节,从飞机上往下看,地面却白茫茫的,我以为是雪山,或者下雪了。

后来我才知道,那是盐碱地的颜色。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是中国土壤盐碱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土地贫瘠,农业发展困难,加上交通闭塞、教育落后,人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却无力改变困苦的生活。那里的孩子们纯真、可爱、聪明,他们的笑脸和眼神深深触动了我,我迫切地希望能为这些孩子做点什么。

2015年,我决定全职投入公益事业中,成立了东润公益基金会,持续关注和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青少年教育事业,希望充分激发乡村孩子们的潜能,让他们自信、乐观、有尊严地成长,也为国家的长远发展积累人才。

《中国企业家》:家风对您投身公益事业有何影响?

孔东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最宝贵的财富和精神传承,这句话刻在我们每个人的DNA里。我母亲那一代,经常受到外公的教诲和熏陶。

我出生于上海,在外婆身边长大。外婆、父母从小对我言传身教,教育很严格,但也很开明,鼓励我做自己,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工作中,做一个普通人。

父母对我的教育,一方面当然有家族教育、家风传承;另一方面,他们觉得,不管你是谁的后代,你都要先做自己。

这些年来,我也一直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贯穿于公益事业中。我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服务社会需求,在支持乡村振兴、援藏援疆、赈灾济难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特别是推动乡村教育发展,为心怀梦想的乡村孩子提供更优质公平的教育资源和机会,帮助孩子们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我们坚持“孩子的全面发展第一”,不仅关注乡村孩子的学业成绩,更关注他们的综合能力。这些年来,我们搭建了一套涵盖奖学金、运动、艺术、阅读、心理教育的多维度青少年成长帮扶体系,帮助孩子们成长为具有创新思维、人文素养及全球视野的未来人才。

“东润启航奖学金”是我们第一个“打天下”的项目。在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还有一些孩子处于不利的成长环境中,如低收入、留守儿童、隔代抚养等,乡村孩子的受教育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差距还比较大。2016年,我们从新疆开始试点,发起启航奖学金项目,开展面向少数民族地区的助学工作,改善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这一模式迅速扩展到全国,构建起一张覆盖全国、平稳运行的公益网络。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又“生长”出了新的项目,开展运动、美学、阅读、益师等多元帮扶项目。

“东润星尘艺术扶持体系”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新疆、西藏、云南、内蒙古等地,我们看到很多乡村孩子能歌善舞,富有艺术天赋,但因为乡村美育资源比较匮乏,孩子们没有得到专业培养。我与一些热心公益的艺术家朋友沟通,思考能否通过艺术的力量,帮这些孩子改变命运。

委内瑞拉的一个社会音乐教育项目给了我们灵感。1975年,委内瑞拉政府在一些音乐家的倡议下,成立了针对贫民阶层的社会音乐教育项目“委内瑞拉青年与儿童管弦乐团体系国家基金会”,希望通过免费的音乐培训,帮助处于社会边缘的孩子远离犯罪。受益的孩子中,就有后来的著名指挥家、维也纳爱乐乐团音乐和艺术总监杜达梅尔。

我们从中获得启发,与各地艺术类高校合作,由教师和大学生去乡村支教。这个项目受到全国1000多个青少年艺术团的积极响应,我们从中选出了300个,打造“东润星尘艺术团”,提供艺术专家指导、资金支持,还充分给予他们登台的机会。

2023年,我们又以同样的模式,复刻了一个新项目——“东润杯·青少年足球联赛”。

从公益的角度来看,支持足球项目通常以捐赠装备的方式进行。但我始终认为,体育是竞技类项目,一定要打比赛。竞技精神、体育精神,非常重要。孩子们踢得好不好另说,但精气神一定要激发出来。

因此,我们除了捐赠足球装备,支持训练经费,与各省体育局、足协和体育类高校合作进行足球支教,还在全国各地发起“东润杯·青少年足球联赛”。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