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旅游体验感不好,主要是旅游产品供给远低于游客需求,造成的供应商卖方优势导致

访客 2025-03-25 17:16:19 7026
旅游体验感不好,主要是旅游产品供给远低于游客需求,造成的供应商卖方优势导致摘要: 【本文来自《【调查】谁是旅游“刺客”?请大胆指证》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国内旅游体验感不好的原因,主要还是旅游产品供给远低于游客需求,造成的供应商卖方优势导致。第一,国内旅游消费...

【本文来自《【调查】谁是旅游“刺客”?请大胆指证》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旅游体验感不好,主要是旅游产品供给远低于游客需求,造成的供应商卖方优势导致

国内旅游体验感不好的原因,主要还是旅游产品供给远低于游客需求,造成的供应商卖方优势导致。

第一,国内旅游消费人群规模庞大,随着吃穿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的被满足,越来越多的人追求精神享受。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数据,2024年国内出游人次达56.15亿。这其中,一部分人追求的是高品质旅游产品,当然价格也高。但也有很大一部分人可能追求的是走到、打卡等最初级的旅游需求,如前所述,由于我国经济和民生仍然处于发展中,且人口基数大,这类游客和旅游需求会长期存在,这就给了市场上一些低端旅游产品提供商生存提供了空间。

第二,全国统一的假期制度,造成了旅游产品供给周期性趋紧。调休的问题,一度被全国人民调侃,也要委员代表呼吁建立更为科学的休假制度,以个人需求为导向。但受政策惯性和文化习惯的牵绊,还很难落实。大家可能都有这种体验,非节假日出差,去景区景点看看,就很从容,感觉还好。一旦过节,从机票、酒店到门票都涨价,涨价也就算了,你还得排队,排队也就算了,你还可能和别人争吵,还谈什么体验感?其实,景区景点面对这种情况也很难,往往节假日他们要购买更多的产品设备、准备更多的安全设施、雇佣更多的服务人员,一旦假期结束,很多东西就用不上了,徒增成本。不买、限流或者关门,地方政府肯定会请你去聊一聊。

第三,旅游市场监管不够规范,导致旅游供应商钻空子,很难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良性发展格局。现在网上一说哪好,大家都在喊话各自的文旅部门,其实文旅部门处境很尴尬。目前全国的文旅部门,主要的作用可能就是宣推和统计,其他的任何一项工作想要推动,必须要其他政府部门的配合。往往一地旅游搞得好的,都是当地政府主要领导重视,成立班子协调各部门的结果。打个比方,景区的水土林草是自然资源部门管,路和车是交通部门在管、特种设备是应急部门管、饭店酒店是工商、治安是公安派出所,文旅部门一没行政权、二没处罚权,只能向有关部门移交线索、协同办理,而一些执法部门可能又会以他们只有处罚权来推诿,这就给了不法商家空子。

第四,个别地方文旅发展理念滞后。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很多地方政府开源节流,旅游市场被作为新的财政收入点,但旅游行业本质是服务业,有些地方还在用土地财政、房地产的思维来发展旅游业,不在研究市场需求和提升产品质量上下功夫,总想着巧立名目、多赚一点,典型的竭泽而渔。各地都在讲延长游客在本地的停留时间,有的景区就把大门建在30公里开外,就减少景区往返酒店和交通枢纽的车辆,可笑!西湖不大,也不要门票,但游客来了就不想走,能多待一阵是一阵。这里的延长并不是一个空间和时间的概念,而是满足游客的心理和情绪价值。

总体来看,国内旅游业,特别是高品质旅游产品的供给还是不够的,当然,这也为下一步更好的发展提供了空间。我还是很看好旅游业的,虽然上面讲了一些问题,但我们的优势也非常明显。一些沿海省份,比如江苏、浙江都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产生了很多新的融合业态,既发展了经济、又收获了口碑。希望,全国文旅眼光都能放长远一点,让祖国的大好河山被更多人愉快的看到。

以上就是关于【旅游体验感不好,主要是旅游产品供给远低于游客需求,造成的供应商卖方优势导致】的相关消息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