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欧洲内部对是否派兵援乌纠结不已 外交与军事博弈加剧

访客 2025-02-21 15:24:43 72494
欧洲内部对是否派兵援乌纠结不已 外交与军事博弈加剧摘要: 随着俄乌冲突爆发迎来三周年,如何实现停火止战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日前美国率先与俄罗斯方面举行会晤,讨论恢复美俄关系和解决乌克兰危机问题,这让欧洲和北约感到压力。是否出兵乌克兰,...

随着俄乌冲突爆发迎来三周年,如何实现停火止战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日前美国率先与俄罗斯方面举行会晤,讨论恢复美俄关系和解决乌克兰危机问题,这让欧洲和北约感到压力。是否出兵乌克兰,成为了欧洲内部争论的重点。

欧洲内部对是否派兵援乌纠结不已 外交与军事博弈加剧

随着被排除在美俄谈判之外、乌克兰危机的走向急剧脱离预期,欧洲开始公开且认真地讨论向乌克兰“派兵”的可能性。与一年前法国总统马克龙率先提出“派兵论”时不同,现在欧洲国家不再认为“派兵”是异想天开之举,也不再有当时揶揄马克龙“哗众取宠”的心情。在这种情况下,向乌克兰派兵似乎成了欧洲试图改变当前困境唯一还能打出的牌。

欧洲两次抛出“派兵论”的背景都是美国政策的变化。马克龙首次提出“派兵论”是为了应对美国国会阻碍援乌法案的情况。当时,在乌克兰即将因粮草不继而败北的危机感驱使下,马克龙以“出兵”相威胁,促使共和党人放行了援乌法案。如今,欧洲再次祭出“出兵”策略,是针对美国对俄乌政策变化以及欧洲可能被迫沦为谈判看客的强烈反应。通过军事手段达到外交目的,欧洲希望一旦在美俄达成协议之前实现了在乌克兰的军事存在,就可以更紧密地绑定乌克兰,从而在谈判中获得一席之地。

然而,此时的共和党已经掌控府院大权,特朗普政府的态度也与以往不同。在美国政府的谈判方案中,欧洲军队的角色和功能与欧洲意愿大相径庭。华盛顿计划让欧洲军队在美俄达成协议后承担缓冲地带的治安任务,并剥夺其依赖北约集体防御的保护。

美欧在“出兵”问题上的博弈导致欧洲国家难以达成共识。在法国召集的紧急峰会上,欧洲“出兵”成为首要议题,但除了英法两国立场明确外,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公开反对,波兰也开始明哲保身,其他国家则态度模糊。多数欧洲国家从“主动出击”转向“被动维和”,欧洲“以军事存在换谈判资格”的策略面临失败。

除了来自美国的压力,短期内欧洲无兵可派、无力管控风险也是重要原因。据估算,在俄乌不停战且冲突烈度下降到当前水平的60%时,欧洲出兵在军事上才具备条件,但至少需要10万以上的兵力才能实现最基本的军事存在目标。即便英法能够承担主要部分,其他有出兵意愿的国家也很难补足差额。

欧洲严肃讨论出兵问题实属无奈。欧洲希望通过显示军事存在来掌握自身命运,避免沦为附庸。但在各种因素制约下,找不到合适的时机,看来还得从长计议。英国积极支持法国组建“欧洲军队”,乌克兰提出将经历过战火洗礼的乌军作为主力,这对承平日久的欧洲来说很有吸引力。

矛盾的是,从长计议往往意味着政策被束之高阁。在当前形势下如果还要“从长计议”,极有可能让欧洲错失战略自主的机会。

在俄乌冲突即将迎来三周年之际,美国新政府撇开乌克兰政府和欧盟,在沙特直接举行美俄会谈,并表态要让欧洲国家自行保障军事安全。此举引发乌克兰和欧盟的不满,使北约面临尴尬和分裂的危险。拜登政府时期注重整合美欧关系,增强了北约在欧洲的影响力。然而,特朗普团队上台后要求北约成员国增加军费开支,并威胁退出北约。

面对华盛顿的要挟,北约中的欧洲成员普遍感到忧虑。欧盟需探索除北约外的安全合作模式,增强自身安全责任。北约的尴尬在于:拜登时期它是宝,但在特朗普团队眼中变得无足轻重。“美国优先”原则和对北约存在的质疑让北约无所适从。未来,北约的角色可能会进一步边缘化,欧盟及欧洲大国亟需团结协作,增强战略自主性。

美俄日前在沙特阿拉伯举行会谈,就解决俄乌冲突等达成四点共识。乌克兰危机的现实表明,大国对抗必须避免,冲突战争没有赢家。冷战思维和军事集团扩张导致冷战后欧洲安全架构失衡。西方一些政治精英以“冷战胜利者”心态处理欧洲安全,引发了严重撕裂和尖锐对抗。

回顾历史,过去数十年间形成的北约主导的欧洲安全架构是个“危房”。彻底抛弃过时有害的安全观念,拥抱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才能确立均衡、有效的欧洲安全架构。美国新政府采取了减少对欧责任和花费、推进防务欧洲化进程等举措,为欧洲安全重塑提供了较大灵活空间。乌克兰危机的化解之路注定不会顺畅,复杂问题很难有简单的解决办法。谈判进程面临各种重大挑战,包括各方利益的平衡、俄罗斯在欧洲安全架构中的地位、乌克兰的永久中立地位以及美国对欧安全承诺的问题。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