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演唱会电影暂时拯救不了电影市场 粉丝经济推动新潮流

访客 2024-12-26 12:05:17 26090
演唱会电影暂时拯救不了电影市场 粉丝经济推动新潮流摘要: “霉霉”之后,张杰演唱会电影创同类电影单日预售新纪录。该片弥补了无法亲临现场的遗憾,受到追捧。昨天16时,《张杰曜北斗巡回演唱会》票房超过4200万元,首日预售即破1150万元,创...

“霉霉”之后,张杰演唱会电影创同类电影单日预售新纪录。该片弥补了无法亲临现场的遗憾,受到追捧。昨天16时,《张杰曜北斗巡回演唱会》票房超过4200万元,首日预售即破1150万元,创下同类电影单日预售新纪录。此前,泰勒·斯威夫特的演唱会电影在国内创下1亿元票房纪录,今年上映的《皇后乐队蒙特利尔现场演唱会》也吸引了大量观众。

演唱会电影暂时拯救不了电影市场 粉丝经济推动新潮流

线下演唱会持续火爆。今年11月,五月天在上海体育场连开11场演唱会。上周末,王心凌SUGAR HIGH2.0世界巡回演唱会在上海连开两场,一票难求。有人认为,演唱会电影弥补了线下演唱会票难抢、无法亲临现场的遗憾;但也有人认为,这样的电影无法还原演唱会气氛,又缺少电影的叙事性。

《张杰曜北斗巡回演唱会》收录了张杰在北京鸟巢举办的3场收官演出。该巡演于2021年10月在苏州开启,2023年8月在北京收官,在13个城市演出23场,观众超过90万人次。为将现场视听效果搬进影院,影片录制团队多达120余人,推出多种制式发行版本,让更多观众在大银幕获得“在家门口看鸟巢演唱会”的体验。

上周六,夏天在浦东一家小影院里看了《张杰曜北斗巡回演唱会》,她不仅向朋友推荐,还打算二刷。去年底上映的《泰勒·斯威夫特:时代巡回演唱会》在中国收获1亿元票房,带动大众对演唱会电影类型的关注。《张杰曜北斗巡回演唱会》上映当日成为全国票房日冠,打破了由《泰勒·斯威夫特:时代巡回演唱会》保持的中国影史贺岁档音乐片、纪录片票房纪录。

上周末,上海影城SHO千人厅迎来一场“千人蹦迪”,观看《张杰曜北斗巡回演唱会》。粉丝定制零号厅的天幕大屏、制作精美物料布置现场,影院里的荧光棒连成一片蓝海,如同演唱会现场。近日,歌手王心凌带着全新升级的SUGAR HIGH2.0巡回演唱会来到上海奔驰文化中心,两场上海演唱会后,也有粉丝呼吁拍摄纪录电影,满足没有买到票的人。

有趣的是,王心凌和张杰都与湖南卫视热门选秀综艺有着不解之缘。两场上海演唱会,王心凌的嘉宾谭维维、陈楚生分别来自《乘风破浪》《声生不息》。从荧屏到线下合作,也让现场观众沸腾,大呼“回忆杀”。

在杨斌看来,电影热度和票房取决于粉丝群体基数。无论是多年前五月天演唱会电影试水,还是去年“霉霉”演唱会电影破圈,都和歌手庞大的受众量有关。《皇后乐队蒙特利尔现场演唱会》只有96分钟,主要集中在IMAX、CINITY等版本,拥有这些特效影厅的影院不多,粉丝基数也小,影响该片出圈度。

除了内容联动,演唱会电影走向市场,离不开环环相扣的策划。12月1日,《张杰曜北斗巡回演唱会》即将上映的信息由张杰在演唱会现场宣布。当晚,淘票票全渠道持续曝光影片官宣信息,并联动大麦精准触达张杰演唱会“曾购”及“想看”用户,助推影片淘票票“想看”数据日增超7万,一举成为2024年淘票票日增“想看”年度冠军。12月5日,影片官宣定档12月20日张杰生日当天,其双平台单日“想看”数据再次飙升,位居全网断层第一。

像普通电影一样,演唱会电影需要精选档期。临近跨年档,有助于影片吸引更多演唱会爱好者和大盘观影受众。《张杰曜北斗巡回演唱会》上映当天,淘票票在全国多城落地1220场“星”动专场和千余场“映后彩蛋”场,购买“星”动专场的观众可获得专享周边,购买“映后彩蛋”场的观众可在映后环节观看张杰视频直播连线。淘麦VIP还将在12月31日举办15场“0点跨年烟花场”。

近年来,阿里影业在影演联动上不断探索,《海关战线》《倒仓》《只此青绿》等项目在用户精准触达、口碑破圈、影演双热等层面表现亮眼,印证影演联动策略对于宣发效能的显著提升。近期热度颇高的《清明上河图密码》也是阿里大文娱影演联动内容开发的范例之一。

观看演唱会电影,有人想安静欣赏音乐,有人想要沉浸式嗨唱氛围。杨斌认为,要解决不同需求,最好的做法就是用排片、灵活售票的方式把两个观影群体剥离开。得益于《张杰曜北斗巡回演唱会》不菲的预售票房,演唱会电影在2024年年末又成业界热门话题。其实搜索电影史,这并不是新鲜事。国内歌手将演唱会搬上银幕,同样早就有先例。

尽管在部分影迷心中,演唱会电影甚至“不能算电影”,但这并不影响演唱会电影拓展电影的边界和影院的服务范围。面对市场变化,过去只是放电影、卖爆米花的电影院也在求新求变。今年,奥运会赛事、电竞、话剧、舞剧、演唱会等多元内容进入放映场所,在市场淡季丰富影院观影选择。日渐多元的内容为影院引入不同的客流群体,也带来更多元的需求。未来影院、发行方需要给观众营造更精准的观影动机,避免无效发行内容,越来越定制化、差异化的影院服务会成为趋势。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