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家上市影视公司账本出炉,谁在赚实钱?谁在掺水分?

营收增了,利润跌了;爆款有了,业绩没了……上市影视公司的2024年度财报,写满了行业的魔幻与现实。
据文娱君统计梳理,截至目前,至少有21家上市影视公司披露了2024年度业绩,其中,5家公司营业收入实现增长,7家公司归母净利润为正,4家公司归母净利润实现正增长。
更刺骨的现实是,华谊兄弟等四家归母净利润正增长的影视公司,去年实际合计亏损超6.3亿元,而作为其中唯一一家正向盈利的慈文传媒,仅仅只赚了300万元,与其如雪崩般从1896万元惨烈暴跌2012%至-3.53亿元的经营现金流,相互交织成了一场残酷的“黑色幽默”,无情地击碎了行业最后的体面。
所幸,在熬过了充满挣扎的2024年后,行业整体的盈利状况在今年一季度有了直观改善。
光线传媒、横店影视、万达电影、华策影视、完美世界、华谊兄弟、幸福蓝海等都一改颓势,在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上取得了双向正增长。其中,光线传媒的归母净利润更是同比大涨374.79%,经营活动现金流也从上年同期的-8541.22万元陡增至48.85亿元,同比增幅高达5819.54%。
然而,还是不能高兴得太早——因为温暖如果不能够持续,寒冰就不会彻底消融。
乘风翻盘,光线、万达领衔上演力挽狂澜
在主营业务中,电影一直都是光线营收的主要贡献板块,2024年该业务收入占比71.20%,但较上年减少12.22%。这背后主要归咎于整体项目结构失衡,过度依赖《第二十条》单一片源,其他影片(如《从21世纪安全撤离》《草木人间》《小倩》等)均表现乏力。
受累于此,再加上公司2024年的应收账款同比增长 377.76%达1.68亿元,以及计提资产减值损失1.18亿元等综合影响,最终导致营收与净利背离,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也同比大幅下降47.24%。
至于说,光线传媒的营收与净利为什么会在今年一季度双双呈现三位数同比暴增,想必大家都很清楚——功在《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
截至发稿前,《哪吒2》内地票房已突破153亿元,且近期全国日均排片仍超过4万场;全球累计票房已突破157亿元人民币,位列全球影史票房榜第5位,与全球影史第4的《泰坦尼克号》(164.23亿元)仅剩7亿元左右的差距。
光线传媒曾公告称,截至2月4日,《哪吒2》累计票房收入约为人民币48.40亿元,超过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合并财务报表营业收入的50%。公司来源于该影片的营业收入区间约为人民币9.50亿元至10.10亿元。
据此估算,光线传媒得益于《哪吒2》票房收入的占比最高约为20%,即当前,光线传媒在《哪吒2》的相关营收或已超30亿元。而且,该片密钥第三次延期,延长上映至5月31日,也就是说其在五一档也会贡献一定票房。
无独有偶,万达电影以及横店影视、上海电影、幸福蓝海这四大院线公司的营收和利润增长,也都受益于《哪吒2》激发了“头部 IP + 档期红利”的乘数效应,进而使得影院的票房收入、衍生品销售等各项收入也顺势上扬。
其中,作为老大的万达电影更是最明显的直接受益者。财报显示,一季度,其旗下的国内直营影院票房34.2亿元,同比增长44.9%,观影人次6397.9万,同比增长32.7%,而且万达电影的销售费用还同比下降了35.4%。
在此基础上,万达电影在春节档出品发行的影片《唐探1900》(36亿元)、《熊出没 重启未来》(8.14亿元)也凭借自身过硬的品质和独特魅力,抵御住了《哪吒2》的虹吸效应,为其赢得了良好的投资收益。
时运不济,博纳、芒果还在一路向“难”
有得意者便有失意者,市场总是如此。
自2022年8月回归A股以来,博纳影业一直深陷亏损泥潭。2022-2024年,公司总营收分别同比下降35.6%、20.1%、9.12%;归母净利润也是跌跌不休,分别同比下降120.82%、631.86%、58.87%。
到今年一季度,博纳影业的营业收入虽同比增长19.43%至5.25亿元,但归母净利润却因《蛟龙行动》遗憾撤离同比暴跌17303.99%,达到-9.55亿元,对比公司2024年全年还多亏了8800万元。
据公开消息,《蛟龙行动》的总投资是《红海行动》的5倍,金额超过10亿元,于冬也不止一次公开表示,公司在 2024 年几乎倾其所有,将全部现金流一股脑地投入到了这部影片的制作当中。
然而事实再次证明,鸡蛋是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上映19天后官宣撤档,累计票房不足4亿元,《蛟龙行动》不仅没能扛起扭转局势的大旗,反而在2025年开年之际,就给博纳影业挖下了一个巨大的深坑,让公司原本就艰巨的扭亏任务变得更加遥遥无期。
从如日中天到进退维谷,博纳影业并不是个案。
同样一度被誉为“爆款制造机”的北京文化,2024年押宝的《749 局》《异人之下》等均未能达到预期票房,于今年春节档全力下注的《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简称《封神2》)也与《蛟龙行动》一样,在万众期望的注视下崩塌成了一只可怕的“吞金兽”。
一季报显示,受益于《封神2》确认收入,北京文化实现营收同比增长1480.50%至9798.17万元,。但同时,又因该片确认成本,公司期内营业成本同比增长38496.24%至2.89亿元,进而直接导致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亏1490.38%,达到-2.18亿元。
也就是说,和博纳影业一样,北京文化今年一季度的亏损也超过2024年全年。
华谊兄弟的财报里更是写满了失意与落寞。
2024 年,公司参与投资的影片《非诚勿扰 3》《志愿军:雄兵出击》《一闪一闪亮星星》等一个也没能扛起预期,导致影视娱乐板块主营业务同比下降 29.36%,仅收入了 4.43 亿元。
而今年一季度,其营收和归母净利润虽实现了同比双增,但扣非净亏损同比扩大11.98%至 2754万元,盈利也主要依赖出售英雄互娱股权以及政府补助、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最后还得再说一下芒果超媒。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芒果超媒都因“国内唯一一家盈利的长视频企业”而声名远扬,成为行业内众多竞争对手艳羡的对象。然而,风水轮流转,随着市场环境的风云变幻、新兴娱乐方式的持续冲击以及竞争对手的奋起直追,它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2024年,芒果超媒的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3.75%、61.63%。时间来到今年一季度,尽管芒果 TV 在内容创作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开年大戏《国色芳华》更是以266个广告创收、70.3秒集均霸屏傲领市场,但传统业务的收缩仍对整体业绩形成了明显的拖累,导致这两项核心数据又分别同比下降了-12.76%、-19.8%。
在此基础上,公司对头部影视剧内容、生态布局及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投入提升,同样给短期盈利表现带来了压力。
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芒果 TV 电视剧投入金额同比增长 12%,而且为尽快抢抓未来形态媒体竞争,芒果超媒也进一步加大了研发费用投入,同比增速达27%。
主业、副业两手抓,全力捕捉自救机会
没有人生来就是一手好牌,想活下去,活得更好,绝不能轻易就志得意满,也绝不能坐以待毙。
这是资本市场的丛林法则,更是影视行业整体大变革下的明智抉择。而透过财报可以清楚看到,深谙此道的上市影视公司们,已然纷纷付诸行动,在坚持主业精耕细作的同时,积极拓展副业版图,全力捕捉可能去铺就自救之路。
首当其中的就是短剧与AI这两个迅猛崛起的强风口。
除亮相北京电影节的AIGC科幻短剧《三星堆:未来启示录(第二季)》,博纳影业还与抖音红果短剧合作了警匪系列短剧《天罗地网》,承制了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起《非遗手艺人》系列短剧。
同时公司年报还披露,博纳影业目前有多部储备电视剧项目在不同进展阶段,包括对标《人民的名义》的反腐题材剧《匿名举报》等。
柠萌影业、华策影视、芒果超媒、完美世界等也纷纷在加速布局短剧。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芒果TV与红果短剧正式达成系列合作,双方将围绕优质成品短剧授权、IP联动开发及联合出品、短剧商业化三大核心方向展开深度合作,通过建立内容共创、流量互导、收益共享的生态闭环,共同探索短剧市场的增量价值,力争为行业树立“长短融合、横竖共生”的标杆范式。
另一边,据悉,光线传媒已将AI植入到动画制作相关的流程中,公司预计将在AI技术的加持下,加速动画电影的研发速度,未来有望将动画电影的产能从中长期的每年2-3部提升至4-5部,且制作成本也将显著降低。
还有一重利好是,光线传媒2024年的电视剧业务收入较2023年呈现出从无到有且大幅增长的变化趋势。受益于《大理寺少卿游》《拂玉鞍》等剧集的推出,电视剧业务实现收入2.37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14.93%,成为公司营收的新增长点。
无独有偶,北京文化也在加强剧集的内容创作和市场拓展,除去刚上线优酷的《我叫赵甲第2》,还有《大梦想家》《暗夜之光》等投资剧集项目正在推进中。
同时,对于备受关注的《封神第三部》,北京文化透露,该影片正在后期制作中。而在此基础上,一季报显示,北京文化还有《东极岛》《年会不能停2》《火星计划》等多个参投电影项目正在推进中。
另一比较具备一致性的布局方向是——围绕IP,再大作文章。
光线传媒计划扩大衍生产品开发规模,在谷子、游戏、卡牌等领域发力,同时推进品牌店建设,并与部分地区洽谈主题乐园合作,试图打造类似迪士尼乐园的主题乐园,以更深度地挖掘自由 IP 的商业价值。
万达电影强调将继续深化“超级娱乐空间”战略主线,围绕优质内容与新消费场景的深度融合,推动影院经济在新时代下的持续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棋局已经摆开,我们相信市场一定会给予勇敢者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