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盘警报频发,国联基金下一步向何处去?

接连不断的清盘预警公告发布,显示国联基金的权益之路难走。
4月22日,国联基金再次发布了提示性公告,国联景瑞一年持有期混合(A/C类)基金已经连续45个工作日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若达到连续50个交易日,该基金将进入清算程序。
(来源:公司公告)
此前的4月15日,该基金就曾因达到连续40个工作日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被国联基金发布提示性公告。
国联景瑞一年持有期混合基金成立于2020年12月,属于混合偏债类型,至今成立已经4年多,但截至4月24日,成立以来的收益(以A类为例)仅有2.36%,近3年同类四分位排名“一般”。
虽然今年以来收益率表现不错,不过有点为时已晚,已到清盘边缘。
(来源:天天基金网)
(来源:天天基金网)
其实,早在去年11月,就有投资者吐槽“持有四年还是亏”、“不如银行理财”等。
(来源:天天基金网)
实际上,这不是偶然现象。4月15日,国联智选先锋股票(A/C类)基金同样发布了提示性公告,截至4月14日,该只基金已连续45个交易日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
接连发布的清算提示性公告,不免让投资者对国联基金权益类产品前景产生担忧。
如何看待这些现象?国联基金究竟怎么了?
迷你基金扎堆
国联基金全称是国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前身是中融基金,成立于2013年5月,注册地址在深圳,注册资本7.5亿元。
国联基金属于券商系公募,股东分别为国联民生证券(前身国联证券,2025年2月改名)、上海融晟投资,出资占比分别为75.5%、24.5%。
国联智选先锋股票(A/C类)基金在去年6月才刚成立,还是一只次新基金,运作不到一年已走到清算这一步。
奇怪的是,其业绩并不算差,规模却“长不大”。
以A类为例,截至4月24日,该只基金成立以来的收益率已将近30%。并且,各个时间段业绩表现都好于同类平均和沪深300。
其中,近6月的收益在同类排名中60|566,四分位排名“优秀”。
(来源:天天基金网)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该只基金规模萎靡不振?
此基金成立时,募集资金近3.5亿元,而到首个季度财报(即2024年第3季度),已经是迷你基金,资金资产净值合计已不足4000万元,基金认购户数也已从刚成立时的2239户,降至2024年末的426户。
(来源:公司公告)
怎么解释新基金业绩不错,而规模在3个月左右就骤降?《天下财道》向国联基金寻求答案,但公司方面保持缄默。
于是,我们只好向目前权威的搜索平台寻求答案,排在前两位的原因是:“帮忙资金”撤出和投资者获利了结。
(来源:Kimi.ai)
所谓帮忙资金,是指公募基金为达到成立标准或其它原因引入的资金,它们具有临时性的特征,并不追求长期收益。
(来源:豆包)
实际上,清盘基金扎堆的现象,在国联基金并非偶然,总的来说还是与业绩不佳有很大关系。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国联基金173只产品(各类分开计算,下同)中,就有66只基金的管理规模不足5000万元,面临清算风险,占公司总产品数量近四成。
(来源:同花顺iFinD)
更细分之,84只权益类产品中,有46只管理规模不足5000万元,占比达到近55%。
(来源:同花顺iFinD)
另外,国联基金在2024年已经发布了4只基金的清算报告,并且全部都是权益类产品。
(来源:公司公告)
以国联先进制造混合基金为例,该只基金去年7月基金合同生效,第一个季度财报发布没几天,就发布了合同终止及财产清算公告。也就是说,该只基金只活了三个多月。
(来源:公司公告)
仅有的季度财报显示,该只基金(以A类为例),截至去年三季度末,成立以来的净值增长率仅有0.54%,与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相差近14%。
(来源:公司公告)
为什么净值表现这么差呢?该基金仅投资了4只股票,分别为金域医学、安踏体育、迪安诊断、阳光电源。
(来源:公司公告)
从重仓K线图来看,这段时间内,安踏体育、阳光电源波动不大,金域医学震荡下探,迪安诊断则持续走低。
迪安诊断 2024年第三季度日K线走势图
(来源:新浪财经)
虽说这些股票随后都跟随大势,出现一波不错的反弹,但无奈国联先进制造混合基金已经清盘。
在部分老基金日趋小型化的同时,国联基金新发基金情况也不容乐观。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国联基金年内以来仅发行了1只基金,2025年已过四分之一,从目前趋势来看,发行数量似乎要远低于前几年。
(来源:同花顺iFinD)
业内人士对《天下财道》分析称,清盘基金扎堆,一般与以下这些原因有关:
一是基金业绩问题。如果基金业绩表现较差,投资者会用脚投票,赎回基金份额,进而导致基金规模下降,面临清盘风险。
二是产品同质化问题。目前公募基金产品数量众多,但同质化现象较为突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缺乏特色和竞争力的产品很难获得投资者的持续青睐,容易被市场淘汰而走向清盘。
三是头部效应的影响。资金持续向头部基金公司和明星产品集中,中小基金公司及普通基金产品在竞争中处于劣势。部分中小基金公司长期陷入“左手发新、右手清盘”的恶性循环。
权益人才匮乏
国联基金是一家典型的“轻权益,重固收”的公募。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国联基金管理总规模近1400亿元,但细分来看,公司偏科现象却非常严重,权益类(包括股票型、混合型)产品规模合计不足100亿元,占比略超6%。
(来源:同花顺iFinD)
当然,其它券商系公募也有类似倾向,但没有国联基金这么严重。比如,规模千亿元的东方基金,权益占比达18%;规模仅有600多亿元的财通基金,权益占比也达到14%。
其实,管理层一直在强调要“要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大幅提升权益类基金占比”,尤其近两三年,这种态度更为鲜明。
(来源:媒体报道)
尽管如此,国联基金对此却视乎无动于衷。其股票型产品规模常年在20亿元左右徘徊,而混合型产品规模甚至和政策指向背道而驰,从2021年末超153亿元的高峰期,降至了今年一季度末的约73亿元,缩水超一半。
(来源:同花顺iFinD)
产品规模持续缩水的背后,是基金经理匮乏的现实。
在国联基金所有的权益类基金经理中,若剔除指数型产品,也就是从能体现基金经理的主动管理水平角度看,郑玲和柯海东的管理规模靠前,规模分别约为24亿元、14亿元。
这其中,还主要靠单一基金支撑规模。在单一基金之外,管理着众多迷你基金。
目前,郑玲的管理总规模约24亿元,其中国联优势产业混合A/C类管理规模合计就达到了近19亿元。
(来源:天天基金网)
柯海东管理规模靠前的产品则是国联策略优选混合A类、国联匠心优选混合A类,其下产品也仅有这两只非迷你基金(即管理规模在2亿元以上)。
(来源:天天基金网)
从业绩表现来看,柯海东除2019年就接手的几只,其他基金截至4月24日,任职回报仍处于亏损状态。
国联基金另一位基金经理王可汗,2023年3月接手国联成长优选混合A/C类,任期内业绩表现持续不佳。截至4月24日,任职期间亏损已超40%。
(来源:天天基金网)
管理层变动频繁
国联基金权益类人才的缺乏,或许与管理层的频繁变动有一定关系。毕竟,团队的持久稳定,管理能力的持续提升,有赖于连贯的战略和政策。
2023年以来,国联基金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包括组织架构调整和投研体系优化。
这场改革也引起了国联基金内部的动荡。去年,国联基金管理层经历了一次较大的变动,包括总经理、副董事长、副总裁、督察长、董事等多个公司重要的管理岗位都发生了变化。
(来源:同花顺iFinD)
与此同时,国联基金2024年至今也有多名基金经理离任,其中不乏寇文红、冯琪等核心投研骨干,也有多名基金经理新入职,但业绩表现都比较一般。
(来源:同花顺iFinD)
(来源:同花顺iFinD)
有市场观点认为,国联基金权益类基金经理的大量离任,使得公司权益业务发展面临更大挑战,而新任基金经理经验不足,难以快速提升业绩,导致相关业务发展滞后,改革是否真正取得了预期效果,还有待观察。
国联基金改革和管理层的变动,不排除与股东的情况有关。
2022年6月,中融信托挂牌转让中融基金股权。
2023年5月,国联证券通过受让中融信托所持全部股权,以及购买上海融晟投资持有的24.5%股权实现对中融基金的控股。
交易完成后,中融基金的股东变更为国联证券和上海融晟投资。
2023年8月,中融基金正式更名为国联基金。
其后不久,大股东国联证券在2024年4月又开始对民生证券开启并购重组事项,最终在2024年底过户完成,并在2025年2月份更名国联民生证券。
至此,变动才最终落定。
股东内部的并购重组,今后会对国联基金造成怎样的影响,如今还不好说。
事实上,国联基金管理层又有了新的变动。今年3月,国联基金副总经理刘鲁旦离任,值得一提的是,刘鲁旦去年4月才刚上任该职务。
(来源:公司公告)
公开信息显示,刘鲁旦2023年12月进入国联基金,主抓固收条线,在其任职期间,国联基金固收产品规模增长近240亿元,并且,固收是公司冲规模的主力产品。刘鲁旦的离任,是否对固收产品造成某种冲击,目前尚未可知。
实际上,国联基金自2024年二季度末以来,不论是管理总规模,还是固收类(包含债券型和货币型)的整体是呈下滑趋势的。
总管理规模由2024年二季度末的约1492亿元,降至今年一季度末的约1386亿元;固收类则由约1395亿元,降至约1287亿元,缩水超百亿元。
并且,刘鲁旦的离任之后,国联基金管理层还会有什么变动,目前也有待观察。
当然,国联基金也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比如,背靠券商股东拥有较强的区域金融资源支持能力,尤其在长三角地区具备渠道和产业协同优势。
另外,在绿色债券、碳中和主题基金等领域布局较早,符合政策导向。
只是,当务之急需要面对的是,清盘提示性公告的接连发布,昭示着国联基金权益产品的生存面临挑战,人才匮乏问题亟待解决。另一方面,大股东完成并购重组之后,将给国联基金带来哪些新的变化。国联基金的下一步向何处去,也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