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银行在消费贷业务上花样百出!

访客 2025-03-24 10:36:18 9314
银行在消费贷业务上花样百出!摘要: 银行在消费贷业务上花样百出最近,银行又急了。忙着开展贷款业务,尤其是跟消费沾边的贷款业务。毕竟,政府三令五申的出台政策和文件,把促进消费的事看得很重。3月17日,央行、财政部等多部...

银行在消费贷业务上花样百出


最近,银行又急了。忙着开展贷款业务,尤其是跟消费沾边的贷款业务。


毕竟,政府三令五申的出台政策和文件,把促进消费的事看得很重。


3月17日,央行、财政部等多部委召开发布会,介绍提振消费有关情况,其中多项举措受到市场关注。其中,一项重点就是要求金融机构参与进来,为全社会的消费提供资金支持,银行是其中较为重要的角色。


另一方面,从银行的业务上来看,确实也有必要加大贷款业务的开展,这项实打实为银行贡献力量的主角,近两年不能说顺利。

银行在消费贷业务上花样百出!

银行在消费贷业务上花样百出

两方面因素叠加,银行在贷款业务,尤其是消费贷业务上,花样百出的加大比拼力度。


利率一路下挫



不仅存款利率一路下降,贷款利率也是一路下降。


2023年年底的时候,头部银行消费贷最低利率已普遍降至4%以下。此外,农行、建行消费贷产品利率也普遍在4%以下。有些银行甚至低至3%左右。比如,广发银行推出的一些特定贷款产品,利率优惠后在3.2%。有些银行通过发放优惠券、折扣券等活动把利率打到更低。


到了今年,3%之下的利率已经频繁出现。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地方城商行之间不同产品、不同资质的人,利率还是不一样的。


比如,

国有大行的利率水平相对比较克制,利率保持在3%以上的居多。


中国银行推出的“中银e贷”,额度为20万,年化利率3.4%;“随心智贷”额度最高30万元,年化利率2.9%-4.1%。农业银行推出的“网捷贷”年化利率3.3%左右。具体利率还要根据审批人资格做出调整。


股份制银行中,

利率就相对灵活一些,基本利率保持在3%以下。



比如,江苏银行针对消费贷新客,限时给出2.58%起的年化利率(单利),期限最长3年,额度最高100万元。宁波银行推出的“宁来花”,新客专享年化利率(单利)可以低至2.88%。


招商银行也不甘示弱,APP上标注的“闪电贷”,利率为3.4%,但符合要求的客户可申请到最低2.78%的利率,甚至可能有些更低。


如果多方对比,

地方性银行的消费贷可能已经开出了“地板价”。


据北京商报,地方农商行推出2.4%的消费贷利率。“目前合作的‘白名单’机构为国企、上市公司等,进入‘白名单’的客户消费贷利率最低为2.4%,贷款期限1年。普通民企人员消费贷利率最低为3.5%,贷款期限同样为1年期。另外,有的银行也会在额度上给出优惠。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提醒,消费贷利率降低,有助于降低借款人利息支出,提高借款人申请消费贷款的意愿,从而有助于提振消费、扩大内需。而部分银行推出超低利率的消费贷款,通常针对优质客户群体,对客户职业、收入等有较高要求,因此不具有普遍性,风险总体可控。


贷款形态多种多样



此前,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加大金融支持消费的力度。不仅体现在额度、条件上,在场景上也更加多元化。

除了电子消费、家电等传统消费场景外,还有针对数字、绿色、智能等新型消费场景。


以招商银行为例,除了闪电贷,还有e招贷、理财质押贷款等多场景的贷款手段。



宁波银行推出的一个贷款维度是按照人群分类来定义。比如,白领通是宁波银行面向优质企事业单位在职员工打造的一款纯信用类贷款。


路路通是宁波银行面向村民、个体工商户等打造的一款贷款产品。


宁来花-直接贷是结合用户支付、消费、借款等金融需求,向个人客户推出的线上贷款产品。还款方式支持等额本息、先息后本等多种形式。



光大银行推出了个人综合消费贷款业务,消费场景覆盖汽车、车位、家电、教育、培训、医疗、旅游等日常消费的各个场景。说是,一次授信,循环使用。


旅游贷款听上去也是很新鲜。不知道,很多小伙伴听到是什么想法。会不会想贷款出去玩一玩?


事实上,支持消费,不拘泥于推出专门的贷款。信用卡,是个挺好的抓手,在利息和签约优惠广度上也可以发发力。毕竟,信用卡的利率还是很诱人的。


条件变苛刻了嘛



贷款条件上,事实上,跟之前相比,有一些放松,但具体还得根据指标判断。


反正目前,银行在授信额度和贷款利率上也是比较灵活的。可以根据客户还款能力和风险情况,实施差异化授信。信用良好、有大额消费需求的客户可以多给点。


消费贷的期限,一直是比较短的事实上,有的基本只能贷一年。

在各家银行开展消费贷业务比拼的时候,可以把延长贷款期限作为一个竞争点。

毕竟,利率优惠,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太多。


不然,又会导致不良率的提升,就得不偿失了。2024年上半年,浦发银行、平安银行等多家银行的消费贷不良率有所提升。


另外,贷款制度上,本来就是为资质好的用户设置的。反而有时候资质好的,不缺钱;资质差的,也不给贷。想让资质好的客户贷款,银行也有必要研究一下他们的喜好。


结语



放贷这个事儿也不能急。还是一般要平衡自己的资产质量,另一边,又避免银行间陷入“价格战”的内卷之中。


提振消费,也不是银行一己之力所能带动的,需要各方的配合,以及长时间的培养。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