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说朱元璋将阶级固化这件事上有问题,以下为论据

访客 2025-03-21 10:44:40 2100
说朱元璋将阶级固化这件事上有问题,以下为论据摘要: 【本文由“江边种花”推荐,来自《关于科举,绝大部分人都误解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九边发的内容有错误!你说朱元璋将阶级固化这件事上有问题,以下为论据:一、明代阁臣的总体构成明代...

【本文由“江边种花”推荐,来自《关于科举,绝大部分人都误解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说朱元璋将阶级固化这件事上有问题,以下为论据

九边发的内容有错误!你说朱元璋将阶级固化这件事上有问题,以下为论据:

一、明代阁臣的总体构成

明代内阁自永乐时期(1403年)正式设立至崇祯朝覆灭(1644年),共有阁臣161-164人(学界统计存在差异,主流数据为164人)。阁臣的选拔以科举制度为核心,进士出身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据《明史》《明代内阁制度史》等记载:

- 进士占比:164名阁臣中,157人(约95.7%)为进士出身,仅有7人通过荐举、生员等途径入阁(集中于内阁制度尚未定型的前期)。

- 科举精英化:进士中的41人(25%)为科举前三甲(状元17人、榜眼15人、探花9人),翰林院经历更是成为入阁的“隐形门槛”。

二、平民出身阁臣的比例

明代科举制度对社会流动的促进效应显著,大量平民通过科举进入权力核心。具体到内阁层面:

平民定义标准:学界通常以“父祖三代无科举功名或官职”界定平民家庭。整体比例:据郭培贵等学者研究,明代进士中约43.34%出身于三代平民家庭。若以164名阁臣中95.7%为进士计算,平民出身的阁臣比例约为43%左右(即约70人)。典型案例:张居正(首辅)、杨荣(三杨之一)、金幼孜、彭时等著名阁臣均出自平民家庭,印证科举对寒门的开放。

以上就是关于【说朱元璋将阶级固化这件事上有问题,以下为论据】的相关消息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