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代表建议允许科研人员兼职创业 激发科研成果转化动力

访客 2025-03-07 15:29:07 16702
代表建议允许科研人员兼职创业 激发科研成果转化动力摘要: 代表建议允许科研人员兼职创业!史浩飞指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也是建设科技强国、保障产业链安全的核心战略需求。当前,全球科技...

代表建议允许科研人员兼职创业!史浩飞指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也是建设科技强国、保障产业链安全的核心战略需求。当前,全球科技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加速变革,产业升级对科技创新的引领性、适配性提出更高要求。

代表建议允许科研人员兼职创业 激发科研成果转化动力

他认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通过融合,可以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和未来产业布局,形成“科技强—产业强—经济强”的良性循环。

史浩飞认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方向偏重学术导向,原创性和前瞻性成果不足,难以满足产业对关键技术的迫切需求。由于创新链与产业链协同不足,科研机构与企业缺乏有效对接机制,大量成果滞留在实验室阶段。此外,企业参与科技决策的机制不完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多由高校院所主导,企业的“出题人”作用未充分发挥。

在成果转化机制方面,史浩飞指出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归属模糊,科研人员转化动力不足;中试基地、概念验证平台等公共支撑平台建设滞后,导致技术从实验室到市场的“死亡之谷”难以跨越。他还提到目前科技金融对早期项目的支持不足,税收优惠和风险补偿机制不完善,导致企业承担转化风险的能力弱。

关于人才流动与培养体系,史浩飞指出高校与企业人才“双开门”机制缺失,科研人员向产业界流动的通道不畅,复合型人才匮乏,既懂技术又通产业的高端人才稀缺。高校“破五唯”改革落实不到位,考核体系仍以论文、课题为主,忽视产业实践贡献。

针对上述问题,史浩飞建议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协同攻关机制。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明确企业牵头责任,支持领军企业联合中小企业、高校组建创新联合体,建立“企业出题、科研答题、市场阅卷”的闭环机制。同时,完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未来产业技术布局投入。

他还提议进一步完善成果转化全链条支撑体系,建立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制度,明确所有权、收益权分配规则,激发科研人员转化动力。加快建设国家级中试基地、概念验证中心,提供技术评估、商业化验证等公共服务,并发展“耐心资本”和科技保险,覆盖转化早期高风险环节。

在人才流动机制方面,史浩飞建议畅通人才双向流动,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推动高校与企业共建“人才旋转门”机制,允许科研人员兼职创业并保留职称待遇;优化“破五唯”评价体系,将成果转化贡献纳入考核。实施跨界人才培养计划,依托产教融合平台联合培养“科学家+工程师”复合型团队。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