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乎会被DeepSeek取代吗?

学长,你觉得知乎会被deepseek取代吗?deepseek有细节逻辑错误的,但是不算严重。也不会故意在正经问题下面编小说...
收到这么条私信,那我就先简单聊聊我的体感。
目前的各种人工智能都有一个十分普遍的悖论,那就是说如果我们给它输入同一个问题——问题从内容到文字的表达一模一样,他能否给出不同的答案?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悖论?因为不管你回答能或者不能都有问题。
如果答案是能,先不说人工智能有可能回答错,那对于这一些期待于通过人工智能获得答案的人,本身不具备鉴别答案能力的话,面对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AI,你不能指望他对你产生太大的实际帮助。
而如果答案是不能,也就是说AI只能够根据特定的问题进行特定的推理、给出特定答案的话,所谓的AI的智能性也就无从体现——或者说,AI只是变成了这个可以根据你的问题自动寻找答案的百科。
正是因为有这个悖论的存在,无论未来AI的水平能发展到多么高的程度,AI之于人最高层的的价值是作为一个人而存在。
这里的重点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人。
也就是说,对待AI最为理性的态度,应当是将其看做一个可以了解各领域内知识的顶级专家——假使其未来能发展到这个程度,但他也只是“一个”专家。
能有这个意识,那么前面的悖论也就可以破解——你把AI视作一个领域内的顶级专家,他给出的标准答案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但也只有参考价值,这个答案是否能用、是否有价值,还是需要你自己拿主意。
在未来,互联网上充斥各种由AI生成的信息是毫无疑问的,但是AI能够生成信息有一个必然的前提,就是AI能搜集到的信息必须是被数据化的、可检索的信息,而对于人类社会而言,还有相当一部分信息——甚至于大部分信息,都是不可被数据化、不可被检索的。
比如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北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怎么样”:
deepseek给出的回答都是对的,但是这种信息也只是对于网上已有信息的汇编与整理。你可以以此作为自己高考和考研等的决策依据,然而对于提问者来说,除了这些能查到的信息之外,他们可能还想知道北师大的课程压力大不大、老师们是否好相处、某些老师的性格如何、如果想去某单位就业需要在学校期间做什么等等。而这些问题,网上也能找到零星的内容,如果真的想对此有更深入地了解,那就只有一个办法:找人,找现实中活生生的人。
在这个角度上,类似知乎这种问答平台,最大的价值就在于他可以提供或许价值不太高,但具有差异化的答案。在这里,有些人可能认为北师大的中文专业就是最好的,而有的人则可能认为北师大中文专业徒有其表,有的人认为不当老师报北师大是亏了,另一些人则认为北师大的性价比很高。
这些都是正常的,因为每个人对此的感受本来就不一样。而对我来说,也正是因为这种差异化的内容的存在,才可以让人去思考。在这些的基础上,如果想要了解更深入的、没有被数据化的信息,最好则是直接找北师大的学生或毕业生进行交流。
deepseek也知道这一点,在我问他这个问题的时候:
我想读北师大文艺学专业的博士,但读博期间不想压力太大,想比较容易毕业,应该选择哪位导师?总结起来,也还是一句话,“多找人问。我不知道”。
这也就是为什么说好的家庭背景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在有些时候,好的家庭背景,并不仅仅是说这些人家里有钱有势,更在于这些人的父母、祖辈所积累的经验可以基于家庭这一私密空间进行传递。比如找人办事该送什么礼,你要是没办过这事,你自己肯定是无从下手,但是人家可能从小就见惯了这些,一听说什么事、见什么人,立刻就能盘算出该花多少钱、该买多少礼、该以什么方式进行社交。这样一来,就算两个人的起点相同,有这个优势的人发展也会更好一点。这些东西,都不是书上能教的或则deepseek可以告诉你的。
说deepseek等AI的回答,已经好于知乎80%、90%的内容,这固然是事实。但哪怕未来deepseek胜过知乎99%的回答,也无法改变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在任何一个领域的前沿,最顶尖的那批人之间都会存在观点上的争议,这是知识探索的特点所决定的。也就是说,任何领域的知识,一旦到了现有的边界,没有任何人会知道未来是什么样。既然这个领域最顶级的那批人之间,都还吵个没完,那么你如何判定deepseek回答的就一定对?
你问deepseek一个高数题,想要知道他回答的对不对,你本人起码得具备读懂高数题的能力。这就是问题所在——很多人设想的“有了AI我就不用学”的情况并不存在,“理解”这个事情只有在具备相似和大致同等的知识背景的情况下才可以完成。而等知识到了一定水平之后,就会发现很多问题已经没有答案,哪怕是本学科内的顶级大佬,回答也只能是作为一个高权重的参考而已。
在这个层面上,思考的乐趣、科研的乐趣其实就在于能获取那些领域内的人的不同的观点,然后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这也是我认为知乎相较于其他平台的最大优势——作为一个以问答为形式的平台,知乎有比较强的反茧房性。知乎上的很多回答,虽然也能看出一个大的趋势,但是在具体的问题下也依然会人通过自己的分析给出另外的答案——当然,你可以说其他的互联网App也有评论的功能,但通常来说普通App的评论区的回复多在几十字、百余字,有的就只有几个字,而不会像知乎这样动不动就是几百字、上千字的回复。虽然字数的多少不代表回答的质量,但是大体上说,能够进行长篇文章写作的人,提出更有深度的观点的概率还是高的。
在这层面上,对于deepseek的看法本质上也代表了一个人的知识观——如果你认为世界上存在一个可以回答所有问题的权威,只要有了它,其他的所有人、所有言论都不再有价值,那当然可以认为deepseek能取代知乎以及其他的社交媒体。但假如说你认为世界上不会有任何一个人(也包括AI)能够通晓所有问题的答案,甚至不可能通晓某一个领域所有问题的答案,那么deepseek也就只是一个更权威的参考而已。
在我看来,将AI看做“一个”人,而不是全能之神,反而可能正式对AI以及人类创造力的最大尊重。
大家说呢?
以上就是关于【知乎会被DeepSeek取代吗?】的相关消息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