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关于中国农村的大包干与集体化道路之争,我是这么看的

访客 2025-02-19 10:36:54 4909
关于中国农村的大包干与集体化道路之争,我是这么看的摘要: 【本文由“寒江雪饮刀1”推荐,来自《小岗村现在确实不如很多村,但不能以此否定小岗村当年的先进,这是两码事》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关于中国农村的大包干与集体化道路之争。关于当年的分...

【本文由“寒江雪饮刀1”推荐,来自《小岗村现在确实不如很多村,但不能以此否定小岗村当年的先进,这是两码事》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关于中国农村的大包干与集体化道路之争,我是这么看的

关于中国农村的大包干与集体化道路之争。

关于当年的分田到户,看到各种说法,正面的,以小岗村叙事为准,反面的,以华西村为例,以江南一些地区的勉强,被以上纲上线赞同不赞同改革为由,强迫命令执行,适当变通,依然坚守集体主义发展道路的成功。个中缘由,我想,可能是这样的:

由于到文革后期,农业区域发展极不平衡,穷的地方依然极穷,不用多举极端事例,大家多有听闻,而富的地方,已经开始有了社队办企业活力,比如,以华西村为例,我七五年去学习参观过一次,感觉这集体化真是好,一排排整齐青砖瓦房,农田水利与耕种科学精细,集体的力量就是大,发展明确越出一般农业水准,老农们也满满幸福与自豪。而比较安徽或者内地其他一些农村,却当时破败不堪,比如《平凡的人生》里描写的场境。

怎么会这样的?同是共产党领导,同样经历党的总路线方针指引,为什么差异这么大?是不同区域人性不同,有的地方农民勤劳,有的地方懒惰?

也许不排除水田旱地温寒差级引起耕作节奏的差异,导致的农活习性差异,更兼集体化的保佑,集体化中基层权力的伪劣化,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一些人懒惰耍滑恶习,但这一切,总之不是天然的。当初合作化的时候,大家信心满满,农民的积极性就很高,为什么随后才热情渐次不断消减?这里的问题,显然不能不从根本上算到党的基层组织有为与无为甚至一定程度的半封建化伪劣化头上!

就华西村的经验看,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基层党组织,在农民中间的核心领导作用,始终如日中天,足够带动全体农民,有干劲有奔头。大家真所谓同心同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整体水涨船高!反观小岗村,按手印私分大包干前,家家差不多揭不开锅,那么,我就想了,那里的党组织在哪?而这些天,刚刚在中央一套放映的关于精准扶贫的影视剧,揭示,农村的最大问题,仍然在于基层干部的自私化准封建化,使得农村的每一个进步,都遭遇阻力重重!

明确了这样一个问题,那么,再来看当年的分田到户大包干,显然是一种特定的政治作法:实际抛开积习已深矛盾错综复杂化的从县域到农村基层组织,放农民一条自力更生之路,将命运抛还给农民自己,重新激发已经被乡村官僚半封建化惰化了的生活生产激情,又可以从容收取农业红利。相对要花无穷力气解决海洋一样广大农村的基层组织重建问题-----这个工作量显然在当时实在是太大了,不仅面临人手精力问题,还面临巨大的信念抵触。而采取一抛而改的方式,实在是既简单而又不必多少担责!从而使农村进入新一轮生活生产自组织过程----这种当时状态下的生活生产,几乎等同于自救,由于其本身起点极低,很容易在一定自由度内获得即时性成效,自给自足的解决。因此,这一政治作法,在基层组织恶化劣化半封建化或者涣散化的区域,就尤其显得及时有效,还不废执政党中高层多少人手精神。

从这种意义上,大包干,也确实是一种另类解放,农业发展基础差的区域的农民们,从这样那样错综复杂的已然组织性利益固化而领导无能的半封建化状态之中,重新多少解脱出来。。。。也从各种懒惰无奈的养成积习中自我解放出来。。。。。当然,完全不可否认,在农业发展基础好,基层组织健康,信念坚定,效率明确,公心亮堂的地方,如华西村为代表的,即使承受上级命令压力,适当变通,依然坚持着自己的集体化道路,一路发达,达到更高层次的发展与富裕,也实在是另一种证明,证明,问题并不在合作化人民公社好不好的问题,问题仍然在于党本身触及到农村角落的领导能力问题,正如今天精准扶贫所表现出来的种种问题一样,考验着执政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

最后,应该明确的,中国的农村,大包干只能是一种极低层次的自救性质的特定阶段性作法,显然并不能代表中国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基本方向,随着社会方方面面的日新月异,中国的新农村建设,显然需要在更高层次上获得更为科学的认证。

以上就是关于【关于中国农村的大包干与集体化道路之争,我是这么看的】的相关消息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