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新规来了 以后买东西这样看标签 更清晰更规范

2025年3月27日,国家卫健委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其中,《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25)和《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25)这两项标准与人们的日常饮食息息相关,以下是这些标准中的一些亮点和值得关注的地方。
新标准明确规定,预包装食品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特别强调;食品添加剂、污染物以及法律、法规和标准中规定的不允许添加到食品中或不应存在于食品中的物质,不得使用“无”“不含”等词汇及其同义语进行声称。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都经过严格的风险评估,合规使用并不会带来食品安全问题。大多数食品的生产都不可能完全脱离食品添加剂。“零添加”的提法容易误导消费者,让人忽略真正影响健康的成分。
除了禁止使用“零添加”“不添加”等误导性用语,这次修改还强化了定量标示要求,如食品名称中提及的配料或成分需在食品标签里标示含量。此外,新标准还推出了数字标签,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扫描食品包装上的二维码,查看食品数字标签,并通过页面放大、语音识读、视频讲解等多种功能了解食品信息,特别是方便老年人。
此外,本次修订的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新增了生酮配方、防反流配方、脂肪代谢异常配方等6个产品类别,以服务有特殊需求婴儿,同时也覆盖了部分罕见病的婴儿群体。
强制标示的营养素从“1+4”,即能量和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扩展为“1+6”,增加饱和脂肪(酸)和糖两项,同时增加标示“儿童青少年应避免过量摄入盐油糖”。饱和脂肪摄入过多不利心血管健康,但调查显示中国居民对此认知仍然模糊。新标准增加了标示要求,旨在帮助大家落实减盐、减油、减糖的健康生活方式,减少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率。
新标准的发布对于食品行业及消费者来说都是好事,相信这将更科学地指引食品行业的发展及消费者的饮食。食品企业应规范宣传,营销别耍“小聪明”。消费者应当学会看标签,主动学习食品标签信息,辨别食品的真实属性,从而更科学、更自主地选择食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和健康素养,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